7月底,北京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受灾严重。 8月2日,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接到交通运输部指令,要求立即组织应急力量赴受灾最严重的北京房山区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闻令而动,2辆200千瓦应急发电车、12部卫星电话及各类防汛用品和生活保障物资迅速组织到位,6名骨干应急救援队员组成的抢险突击队整装待发。
星夜驰援,向险而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接受任务当天,抢险突击队昼夜兼程11小时,于次日凌晨到达北京市房山区,执行应急电力及应急通讯保障任务。
到达北京后,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向房山区河北镇出发,由于暴雨洪水冲击,道路损毁严重,加之被洪水冲倒的树木、冲走的车辆横在路中,车辆行驶一次次受阻,突击队员临危不惧,向险而行,克服重重困难,于8月3日9时抵达北京养护集团第七公路工程处第三专养段。
迅速投入,高效服务
面对救援现场断水断电,基本生活保障缺失的严峻挑战,抢险队员不顾长途跋涉的劳累,火速投入应急救援保障工作中。由于暴雨,现场多处设备被淹、线路损毁,深水井控制柜、各种电气线路进水损坏,道路抢修装备无法充电、夜间施工照明无法提供、道路抢险施工人员的用餐更不能保障。抢险队员第一时间对各类电气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在排除设备安全隐患后,及时使用卫星电话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并展开电缆铺设、发电车电源线路连接及发电设备调试启动等保障工作,仅用1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并开始提供应急电力保障,为保障点工作人员及参加道路抢通的500多名施工作业人员提供电力供应。现场道路抢通作业人员感叹到:“几天以来都靠泡面、饼干、矿泉水充饥,你们来了,终于可以吃上口热乎饭了,有了基本保障,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儿”。
由于暴雨导致通讯线路损坏,河北镇全域通讯中断。应急抢险指挥中心与现场道路保通作业人员无法及时沟通联系,严重影响了道路抢险抢通工作效率。突击队员将携带的10部卫星电话调试完成后,第一时间交于各抢修路段指挥人员,并向其详细讲解卫星电话使用方法。期间,突击队员发现现场人员卫星电话不够时还将自己使用的2部卫星电话临时提供给他们使用。卫星电话的使用确保了各路段现场抢险保通人员与指挥中心通讯畅通,极大提升了道路抢险保通、清淤清障和巡查防护等野外作业的工作效率。
不畏艰险,彰显当担
8月6日下午,在圆满结束第一阶段的应急保障任务后,突击队按照当地应急指挥部的指令,迅速收拾装备,火速驱车赶往80多公里外的房山区霞云岭乡龙门台村四马台桥。
随着进山道路不断延伸,路面损毁情况愈发严重,随时可能出现山体滑坡和路面坍塌等突发风险,突击队员不畏艰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危险,经过5个多小时艰难跋涉,顺利抵达指定救援保障地点。
该保障点位于深山里,专为抢险保通108国道而设。突击队员迅速向现场人员了解受灾情况,因断水断电,抢险保通人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无法保障,道路抢险保通工作进展较慢。突击队员通过卫星电话向应急指挥部汇报了现场情况后,立即开展应急保障工作。经突击队员现场排查,该保障点依山而建,供电线路复杂,供电设备老旧,线路改造作业面窄,损毁电路抢修难度极大。突击队迅速商定了线路连接及应急供电方案,突击队员爬电杆、踏岩壁、攀房顶、跨围墙,对外部电源进行线路改造。在现场电源线路改造完毕、确认无安全隐患具备送电条件后,即刻开展应急电缆铺设、发电车电源与保障点线路连接、发电设备调试启动等保障工作。经过2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于当天23时开始为保障点提供应急电力服务。
8月6日至10日,突击队持续保障应急电力供应,保障了600余名公路抢险保通人员工作和生活应急用电需求,为公路抢险保通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经过10天10夜的奋战,抢险突击队累计提供应急电力200小时,为千余名公路抢修人员保障了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在当地供电系统逐步恢复后,接应急指挥部指令,8月12日深夜,抢险突击队顺利完成赴京抢险任务,平安返回。
抢险突击队充分发扬河南交通铁军精神,在北京灾区连续奋战,向大山挺进,与洪流斗争,克服道路不畅、救灾现场条件恶劣等困难,圆满完成应急电力及应急通讯保障任务,保证了当地公路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抢通灾区救援道路争取了宝贵时间,充分彰显了河南交通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