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石门县新铺镇黄溪峪村由红庙山、黄溪峪、岩门口三个原行政村组成。在它们的中央,有一个约五百余米的三岔路口连接彼此,里程不长,最近却成了周边2300余名村民的关注点。踏在三岔路口刚摊铺不久的路基碎石上,黄溪峪村支部书记杨勇军感慨万千。
“这条‘断头路’终于准备进行硬化了,曾几何时,这短短五百余米可谓‘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杨勇军寓意几何?这要从以前的困境说起。
570公里“断头路”“瓶颈路”未曾乘上政策扶持“快车”
(相关资料图)
县里每公里补20万元助修路 先期实施100公里
地处湘鄂边界的石门是典型的山区县,平均海拔500多米。近年来,该县尽管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但行政村内及行政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仍较多,部分偏远山区零散户依旧为出行发愁。
杨勇军眼中的三岔路口便是其中一例。他介绍,这条路过去一度泥泞不堪,没有村民愿意出资硬化。相邻两村不过数百米远,彼此村民来访却特意错开此处,宁从一侧的临澧县新安镇绕上四公里抵达邻村。道路不通,心路不联。久而久之,小到拉家常,大到议政事,三村习惯各唱“独角戏”。
感知到“杨勇军们”的呼声,2023年,石门县交通运输局乘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经过详细走访调研,摸排出仍有570余公里通组公路需要解决。这570公里,普遍缺乏具体扶持政策,恰恰是杨勇军口中“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
阳光照不到,石门县便自身送去烛光。2023年5月,该县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农村公路“补短板”三年行动,由地方申报各区域里程不长、却严重影响群众出行的“短板路”,由县财政和县交通运输局每公里拨付20万元予以补助支持其建设,先期实施100公里。
“每公里20万元不能满足全部工程所需,却如杠杆般撬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石门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治国介绍,该县广泛发动沿线受益群众筹资筹劳参与建设,并大力倡导社会爱心人士、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和经济能人捐资助建农村公路,形成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渠道。
村民让出自留地也要支持修路
盼路通多年终得梦圆 欣见乡村振兴新变化
既然政府愿意“补短板”,村民自然敢于在工程资金上“补差额”。见到曙光的杨勇军,快马加鞭地筹划起三岔路口的道路硬化事宜。
“村委会等机构已先行做足准备,一旦哪家哪户存在疑惑或心理抵触,我们便会上门去做他的思想工作。慢慢地,大家达成了共识,纷纷为硬化工程投入资金。”杨勇军表示,不久后完成硬化的三岔路口定将有助于聚拢三村民心。
无独有偶,在该县皂市镇岳家铺村,有一段里程近800米的山路名叫曹家湾公路,虽辐射约30户近百人不算多,却是当地重要的柑橘种植区。该路自上世纪90年代修筑以来从未换过“像样的新衣”,柑橘下山得转运多次,每斤预估亏损近5角钱。更有甚者独留橘园在此,自掏17万元在城区另购居所。
听闻县里开始“补短板”了,村支部书记孙开清第一时间组织全村老少,通过开屋场会等形式传达政策信息。没过多久,这条路便纳入了县里的规划,村民紧锣密鼓地开始筹资,一天之内,近百位村民自发捐款总额达到了两万六千余元。
“盼了多年的路终于有机会修了,多少村民因此圆梦!这是一个助力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孙开清直言。
回忆筹资过程,乡亲们壮士断腕般的决心很让孙开清感动。曹家湾公路沿线有一位村民名叫曹治,自留地种的多亩橘树已生长四月有余等待收获,得知修路会占用自家橘园,他二话不说,腾出场子让给道路硬化工程,放弃了即将到手的收益。
孙开清介绍,目前,曹家湾公路沿线垮塌的路肩、前期受大雨冲毁的路面已经全部实现了基础性完工,正在进行硬化前的报批手续。后续若出现资金缺口,村账上随时可以兑现。
为确保建设有序,石门县要求各乡镇结合各区域筹资等具体情况,按轻重缓急申报建设计划,并建立共管账户核算自筹资金、进行专门管理。由县交通运输局建立相关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鼓励组成村民监督委员会,参与监督施工工艺、安全措施等建设过程。
于治国表示,目前,农村公路“补短板”行动实施方案已下达到各乡镇,正在按步骤稳步实施,群众积极性很高。各乡镇正以此次行动为契机,助力石门县“四强一振兴”(强园区、强城镇、强民生、强生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推动乡村民生服务质量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