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妈妈才会阻止孩子买言情小说?
(资料图)
近日,广东深圳的一位妈妈在一家书店大骂店员“卖毒品给孩子”。
事情大概是一个小孩子在书店买了有关言情、盗墓内容的书籍,家长发现后找到书店,与店员发生争执。
这位妈妈将书狠狠地摔在桌上,对着店员说:
“你们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居然在这里卖‘毒品’,我们两代人的心血,在这里买房子,送孩子到学校去读书,这样的书不准再卖给我的孩子!”
甚至扬言要一把火烧了这些书。
妈妈撒泼打滚、情绪失控的样子,看得人实在窒息!
对孩子来说,在这种控制欲强且高压的环境下,言情书的杀伤力可能还不如这个妈妈。
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家长怪书店、怪游戏公司、怪出版商,从来都不知道先怪自己。
好的家庭教育,应当是一种可以舒展的空间,是一种能够托举的力量。
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很大部分是依赖家庭的,不能把责任全推给社会,更不能让全社会为你家的孩子成长买单。
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情况普遍存在,尤其这3条“高压线”,真的要规避。
过强的控制欲毁掉孩子的幸福感
孩子有一个控制欲强的妈妈,压力一定特别大。
有网友说,“有一种笨鸟自己飞不起来,就繁育下一代,让下一代使劲飞的感觉”。
在生活中,控制欲强的家长非常常见,觉得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可以掌控孩子的一切,孩子就必须按照TA的要求去做。
《少年派》有一期节目,是一个初一的小女孩,平时喜欢写小说,从三年级开始,写了56本,一共30多万字。
因为这个爱好,她的文科成绩很好,但理科成绩却成了短板。
为此爸爸很着急,认为她写小说就是在耽误学习。一怒之下,把她50多本一笔一划写的小说全给撕毁了。
在她尝试跟爸爸说“我真学不进数学,我喜欢文学”时,
爸爸却是这样说的:
“你偏科严重,这样下去考不到好的高中,更考不到好的大学。”
“别人能行,你也行。我相信你,你会把这个成绩赶上去的。”
许多父母喜欢把“自以为是的爱”投射在孩子身上,用各种方式约束孩子,企图达到自己的目标。
武志红老师曾在《圆桌派》谈论过父母的控制欲,他说:
“想体验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想怎么对待都行。然后道德舆论和文化指向都是,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
这是一个多么绝望的恶性循环,控制孩子的人生,让他们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却毁了两代人的幸福。
那些牢牢掌控孩子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余地,这些孩子要么变成一个只会依赖父母的人,要么一生反抗父母,成为极端叛逆的人。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发现,
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感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控制型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会形成一种没有互动、没有温暖的亲子关系,导致他们成年后对自己身边的亲密关系感到不信任。
真正爱孩子,应该是尊重孩子,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只需要引导就好。
所以,与其等孩子长大后拼命挣脱父母的掌控,还不如从小就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只要孩子不学坏,就尽量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成长。
而家长,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丝喘息的空间,拥有更轻松自在的生活。
过度的焦虑催垮孩子的自信心
《陪读妈妈》中的陈莉莉对罗盼的爱,就过于沉重。
她总是对罗盼说他与别人不同,只有读书是唯一出路,成绩好可以光宗耀祖。
除了学习,陈莉莉基本不让罗盼做任何事,不允许出去玩,就连课外活动都不希望他参加,还干涉他交朋友,每天就在一旁看着他读书、背单词。
陈莉莉的这份焦虑感,也传染给了孩子,罗盼只能逼迫自己,不停的给自己施加压力,最终罗盼成为一个极度自卑、内向的“学习机器”,甚至生出抑郁的倾向。
这个时代的父母们都活的很累,因为他们太过于焦虑。
曾有位广东的妈妈,因忧心孩子沉迷游戏,学业退步,于是加进游戏群里怒斥群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家长跟一些影视作品、游戏、动漫较上了劲:
怪游戏公司出了游戏让孩子沉迷、怪动画公司出的动画引导性不好、又怪网上的创意视频太过,让孩子模仿结果出了事。
短短一生,父母却有大半辈子都在为孩子这那操心,神经紧绷,怎么能不累?
为了让孩子学习,家长“不顾一切”的将所有外界有害于学习的事物拒之门外,孩子在父母塑造的壳里苦不堪言。
心理学上有一个“瓦伦达效应”。
它认为,越是在意一个目的,就越容易患得患失,而失败的可能性远远超乎想象。
养育儿女,亦是如此。
在这种过分焦虑和在意下,孩子根本无法朝着父母心想的好方向发展,反而会颓丧挫败。
我们真的不必如此焦虑,培训班不是一定要上,也许孩子在学习之余还有别的天赋特长;
考试成绩也不一定每次都是班里前几名,也许孩子只是小小的失误一回;
工作也不一定非要安定平稳,也许孩子在喜欢的事情上可以开辟另一番天地...
回到开头的新闻里,如果孩子能被言情、玄幻、盗墓小说毁了,那么社会可以轻而易举地让这个孩子站在天台上。
孩子比大人想象的皮实得多,如果父母们能够看开一些,放轻松一些,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父母的内心也能获得更多平静,孩子也能成长得更快乐一些。
过大的脾气让孩子脆弱又敏感
微博上曾有一个热门话题是:易怒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会怎样?
这个话题,深深戳中了广大父母和孩子的心,引起了网友们强烈的共鸣:
当我长大成人时早已遍体鳞伤,害怕妈妈的坏脾气,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她那样的人。
害怕犯错、害怕被指责,一点小事就会开始波动,成年之后变得自卑懦弱,会为了一点小事就给别人道歉。
渴望被爱,又害怕被伤害,因为自己总是被先放弃的那个。
在这样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灵该有多敏感而脆弱啊?
著名心理学家萨提亚说:与愤怒相伴的情感通常是伤害和恐惧。
你一点就着,一惊一乍的脆弱情绪,虽然对孩子肉体没有伤害,却成了孩子精神上的折磨。
在这样家庭下长大的孩子,变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错,讨好父母,学会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绪爆炸。
无论面对怎样让人“暴怒”的局面,请父母们记住一句话:你们的好情绪才是你们家最好的风水。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能有效控制情绪,给孩子一片爱的蓝天白云,以助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开放季节,每个孩子亦有自己的成长节奏。
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只需要引导就好。
很喜欢《奇葩说》中陈铭老师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
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漫长一生中,能让孩子拥有一个正常发展的身心,比父母的任何期望都更重要!
END作者:半小知,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