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速讯:《中国乒乓》邓超:比起成功,我更愿意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

国际教育网
2023-02-21 17:19:18

在春节撤档的由邓超导演的电影《中国乒乓》,于2月17日重新上映。


(资料图)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体育题材作品,但它呈现的不是环绕在国球身上的“冠军”、“无敌”的光辉,而是带我们重温 1995 年中国乒乓由惨败重回巅峰的历史瞬间。

说起失败,家长们会认为它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打击。

一个无法承受失败的孩子,很容易对自己产生怀疑,破坏自信心和上进心,长期沉浸在消极情绪里,对失败过度敏感,遇事喜欢逃避。

所以,教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中国乒乓》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失败”的故事。

面对失败,如何建立信心,重振旗鼓?

当周遭的事情不如人意,如何集结力量迎难而上?

从失败中体验到的残酷磨砺,如何转变成成长的动力?

从这部影片中,我们会看到:每个不被看好的人,只要永不言弃,都会成为英雄。

低谷中的翻盘

上世纪80年代,瑞典乒乓男团异军突起,中国男乒陷入低谷。

中国男队曾连续在多届世界大赛中折戟,1991年千叶世乒赛更是以第七名成绩收官,创世乒赛团队成绩历史最低。

输给汉城后,媒体大肆宣扬“属于中国人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当时国乒面临很多难题:训练资金不足、国际裁判规则限制、制作球拍的胶水被扣,实力选手不多……

人们心中有一连串让人恐慌的疑问:

“中国乒乓还能打败欧洲吗?

中国队,还能登上世界的巅峰吗?

你们相信吗?”

由邓超饰演的戴敏佳,人物原型是时任男乒主教练的蔡振华。他放弃国外高薪坚持回国任教。

面对国内外的压力,他坚信:“只要乒乓整盘棋能活,哪颗子死都不重要。”

他选出来的队伍,可以说是“老弱病残”。

主力球手白和民(原型:马文革)有腰伤和肩伤,严重的时候甚至需要打封闭才能上场。

侯卓翔(原型:刘国梁)和董帅(原型:孔令辉)年纪小,没有世界大赛经验。

黄昭(原型:王涛)年纪太大,反应速度和身体素质比较吃亏。

龚枫(原型:丁松)有高度近视,左眼1000度,右眼1200度。

有人说,以这种水平参赛,想重回巅峰至少要十年。

当自己和团队都不被外界看好时,遭受无休止的打压和讽刺,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资金不够,那就陪老板喝酒、给老板表演,拉到赞助就买设备;

没有制作球拍的胶水,那就自己研究,生产出中国人自己的胶水;

选手水平不佳,那就针对性训练,疯狂加练、内部秘密训练、送国外俱乐部训练……

“别人练一千次,我们就练一万次!”

自古以来,中国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永不言弃的信念,在家国情怀面前,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凭借着不怕失败的狠劲儿,主教练戴敏佳带着团队重回巅峰、傲视群雄!

失败不可怕,跌倒了不起来,才是可怕的;失败不可耻,陷入习得性无助,才是可耻的。

我们要告诉孩子正确的输赢观,是坦然面对每一次挫折,不否定自我,不妥协,不懊恼,放平心态调整好自己,重新再出发,一定会收获属于你的胜利果实。

如果孩子极其害怕失败,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面对挑战唯唯诺诺,那么可能和父母的“失败观”有关。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家长首先要对失败有积极正向的心态。

允许孩子失败是父母的必修课

父母认为失败很可耻、很可怕,那么孩子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时,他们也会怀疑否定自己。

如果把失败用一种“成长的心态”来对待,就大不一样。

“成长的心态”是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杜维克提出,是指人们认为可以通过努力和解决问题来改变自己的能力和处境。

与“成长的心态”与之对应的是“固定的心态”,人们认为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自身的一些能力是无法改变的。

面对失败,家长可以试着用成长的心态,帮助孩子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如果一味地强调成功,反而会给孩子很大压力,放松不下来,容易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在电影《最初的梦想》中,成功人士阿尼的儿子无法接受高考失败的现实而选择从楼上一跃而下,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阿尼,他的儿子没有本能的求生意识,所以医疗技术无法帮助孩子挽回生命。但是医生说孩子嘴里一直在喊一个词“失败者”。

父母对儿子的期待过高,考试前总是施加压力,导致儿子对每一场考试都极其谨慎。同时,父母本身的优秀与成功,让他无数次告诉自己不能输,不能给爸妈丢脸。

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阿尼说的一句台词特别扎心——“我只告诉孩子考上了怎样庆祝,却没有告诉孩子失败了该怎么办?”

我想这也是很多父母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所以,当遇到人生任何一场考试或比赛时,父母都应该告诉孩子没有做好也没有关系,只要尽力就好。

拒绝完美主义以及不过度赞美孩子

英国一所中学曾推出一套数学试题,该套试题难度极大,很少有学生能拿满分。校方坦言,该试题的难度超过中学生的做题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摆脱完美主义,了解“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该校学生日常表现很优秀,但校方担心,优越感会让他们今后经不起挫折,希望通过这种挫折教育,让学生从小认识到“完美是求知的敌人”。

这种教育方式很受用,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可以不用做到100分,接受事与愿违,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我们通常在孩子做成事的时候,竖起大拇指,一直夸奖:你真棒!真聪明!没人比得上你!

但这种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过于自信,无法接受批评自己的话语,以及接受失败。

所以,“夸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这种引导方式,被家长们越来越认可。当孩子通过自己的拼搏取得成就,被众人鼓励时,他们才会有更大的成就感,也会意识到很多事情只要通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而不是坐享其成。

一起面对失败,解决问题

比接受孩子失败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帮助他疏解压力,并分析事情的前应后果,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理解孩子失败时的压抑情绪,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才会有助于家长找到失败的症结。父母可以讲一下自己的失败经历,以及又是如何应对的,这样孩子能找到共鸣点,放松下来后才会更自如地听取建议。

认同孩子的失败情绪,引导孩子接纳失败,是让他们重建信心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契机。愿每个孩子都能坦然享受生活的每一次体验,不管失败,还是成功,都能更加积极地面对!

作者:小石榴,部分图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555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