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 陶若素
资本、天才、冠军、苦出身,哪种标签的孩子能在未来走远?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前三项。毕竟父母终其一生的奋斗就是想让孩子多些光环、荣耀、资格,进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但当我重温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却有了不同的答案。查理,一个贫寒男孩,和其他4个孩子有机会参观全世界最大、最神秘、最魔幻的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厂,并角逐终极神秘大奖。公主、冠军、天才在参观中逐一出局,平平无奇的查理却走到最后,成为大奖得主。为什么会是查理?威利旺卡给出的答案是,在他的奇幻工厂,他是规则的定制者,其他孩子令人生厌,唯独查理看着顺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照从现实角度理解,巧克力工厂就像社会,看似不合理,但有它自己的运行逻辑。因为,父母苦心帮孩子塑造的优势,进入社会未必助力,还可能成为劣势被请出局。我赞同一位知乎网友说的,永无岛的童话世界不会在现实实现,但在哲学、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意义却是极好的反思。今天,我们跟随这部豆瓣高分电影,从养育角度聊聊,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在社会出局?01
赢家型父母,容易养出功利心孩子
除了刚进工厂就因贪吃被淘汰的小胖,第二位出局者是女孩紫罗兰,一个小小年纪便拥有263座奖杯的孩子。这些奖杯是她母亲丰功伟绩的象征,也让孩子对胜负过度迷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照可正因太想赢,女孩看见这里的口香糖,嚼一片堪比吃完三顿美餐。纵然旺卡表示产品有副作用,但女孩为了抢做世界第一个吃口香糖大餐的人,还是毫无顾忌地吃了下去。结果,吃着吃着,女孩变成一颗蓝莓,就这样被淘汰。虽然说剧情有些荒诞,但只在乎输赢的父母,容易养出一个功利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价值观肤浅且单一,需要用处处赛过别人来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但正如家庭教育专家鲁鹏程说的:孩子的生命只能接受成功,拒绝任何情况导致的失败,首先,他很难接受别人的成功。其次,一切不能让他受到夸奖、让他感受到成功喜悦的事情都会令他崩溃。因此,一个孩子既看不起别人,也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生命会变得骄傲又脆弱。其实,发展心理学上说,孩子3、4岁就有了争第一的表现,适度的争强好胜会激励孩子。但如果孩子输不起,父母不妨借鉴主持人周洲的教育方法,带儿子参加体育活动。因为竞技让儿子能直观体验输的滋味,她再趁机引导:你不可能永远第一,只要努力了,所有的结果都是好的。儿子对胜负有了深刻理解,才愿意为突破自己赢一把。图片来自抖音主持人周洲而这一次的成功,当孩子战胜了自己的胜负欲,他才会成为自己生命的赢家。作为父母,我们也需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是否让孩子畏惧失败?如果父母能释然他人的胜利,看淡胜负的孩子更有机会实现共赢。02
溺爱型父母,
容易养出唯我独尊的孩子
第三个出局的孩子是女孩维露卡,一个富家千金。她的父亲为了讨她欢心,买断当地所有巧克力,自家工厂的工人日夜不停地拆包装,才帮女孩拿到金奖券。《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照但也正是父母习惯了无所不能地宠溺孩子,当她进入工厂,发现这里的松鼠经过训练,会自动识别好坏坚果,立刻命令父亲买一只。旺卡表示松鼠是非卖品,女孩听完却恼羞成怒,不顾劝阻地抓松鼠,结果却被松鼠当成坏坚果扔出局。想起一位教育学家说的话:溺爱是父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因为给孩子无尽的溺爱就是在为她制造虚幻的优越感。孩子的世界观只剩下唯我独尊,就会扭曲地认为: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己有权利凌驾在规矩之上。综艺《老师请回答》有一期,妈妈从不约束女儿,哪怕她主观认知出现问题。妈妈认为和睦的家庭养不出坏孩子,但事实是,溺爱让女儿没教养,暴力攻击、缺乏同理心。女儿的戏剧课老师也分享了她的发现:孩子无法融入群体,别人必须听命于她,如果她和同学达不成共识,就会崩溃打人。现场教育嘉宾指正得好:爱孩子不代表不管、不干涉、不干预。如果有一根标尺去定义爱,那就是父母的管教和社会尺度吻合。综艺《老师请回答》剧照面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如果我们能清醒地理解社会不会惯着你,那父母就不要去满足他。同时,父母要学会给孩子立规矩,如:尊重他人,做错事要接受惩罚。即便家庭条件再好,孩子想要的东西,也要有节制地满足他。父母能力终将有限,而教会孩子接受现实做不到也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责任、担当、合作、让利……在社会舞台上不出局。03
骄纵型父母,容易养出践踏规则的孩子
影片中最后一个出局的孩子是男孩麦克,一个靠推算经纬度和日期,买下一块巧克力就搞定金奖券的天才少年。只不过,天才也有弱点。麦克总是瞧不起他人,聪明而自大。他的父亲又总觉得儿子比他厉害,美好童年不应该被约束,于是对孩子暴戾、孤傲的一面从不制止。在参观工厂时,旺卡展示了他的发明,用传输器把巧克力送到电视里,人们想吃触手及得。麦克觉得这项发明毫无意义,他羞辱旺卡,跳进传输器,要做第一个被电视传输的人类。结果,传输系统把他变成巧克力般大,毫无意外地出局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照从心理学上说,聪明是天赋,也是孩子心智发展,探索世界的一种“社交方式”。但前提是父母既能看到天赋,又能对孩子的天赋进行约束,孩子才不会依赖他的优势蔑视规则、恃才傲物、过度膨胀。毕竟当孩子眼里容不下别人,再聪明,人生也只是活在自己世界坐井观天。曾看过一篇文章,科学家钱学森的成长中有这样一段经历。初中时,由于他学习好,性格免不了张狂,连老师都不放在眼里。父亲知道后并没批评他,只是拿出一双筷子让他折断。他虽不解但还是照做了,筷子很快被折断,父亲也不多话,又拿出一捆筷子让他折,这时他面露难色。父亲接着说:你很聪明、优秀,但一个人的优秀就像那根筷子,很容易被人折断,真聪明的人想做大事,就要学会与人合作,如果大家能团结在你身边,那么你才无坚不摧。钱学森听完后备受触动,从此虚心向学。钱学森父亲的做法就很高明,防范孩子自大,不一定都是泼冷水否定他,而是通过鼓励、认可教会他虚怀谦卑。就像放风筝,父母牢牢抓住孩子做人这根线,他的成才既有高度,又有掌控。04
胜出的孩子,看似什么都没做
最后我们该聊聊查理,那个似乎什么都没做,却拿到金奖券的男孩。他看似拥有好运,但能走到最后,实则是没有功利、自私、自大的性格缺陷。当然,这与他的教养环境分不开。虽然他们家不富有,父母也只能在他生日时送他一块巧克力。全家也期待孩子拿奖,但只是想成全孩子的梦想,并无其他目的。哪怕没得奖,一家人能开心地分享一块巧克力,也很知足。就是这样朴素的教育观念,成就了查理善良、礼貌,富有同情心且有底线。当旺卡宣布他想拿奖,就要放弃家人,和他终生住在工厂。纵然巧克力诱惑再大,他依旧选择拒绝了,只因在家人身边一切才有意义。《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照其实,在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父母总觉得给孩子荣誉和奖杯才能助力他功成名就。但有时,我们忘了,教会孩子爱与被爱,比其他能力都重要。心理学家克里斯多福孟在《家教圣经》书中写道:父母用无条件的爱给孩子制造的安全感,会让孩子一生都内心平静安定,不会常常惴惴不安。就像查理一家,只因相亲相爱,不用去证明什么,也不怕被谁抛弃。如果我们也认同这个观念,和孩子相处时,就要避免用情感勒索胁迫孩子优秀。一位妈妈曾分享她的教育经历。儿子作业没写好,她被老师请到学校,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呵斥她和儿子。虽然面子上过不去,但她平和地感谢老师,用这样的方式让她重视了孩子学习,自己作为小学生家长,的确没什么辅导经验。老师愣住了,让她回去上班吧。她走出教室又折回去,在窗边偷偷喊住儿子:你什么样,妈妈都爱你,加油。儿子点点头,他没回应妈妈,却给了妈妈最好的回应。图片来自抖音石芳逐智慧父母本片电影有句台词:拥有家人,甜美的人生莫过于此。一切尽在爱中,爱尽在不言中。05
每个孩子降临于世,家是他走向社会的试炼场,但被家人爱的方式却影响他一生的成就与幸福。这对普通父母何尝不是一种启示。纵然我们像查理一家,没有地位、财富、荣耀,但社会有它的评判法则。比起瞩目的缺点所带来的交际缺陷,或许微小而善良的优点也会是温暖人心的武器。如果给不了其他,好好爱孩子就好。有爱的孩子不会为了成功铤而走险,有爱的孩子不会为了自己忽视家人。爱是力量、是后盾、是约束,保佑孩子一生富足就是福责任编辑:551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