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116红蜻蜓介绍
“【红蜻蜓(603116)、股吧】要塑造的是品牌,而不是名牌。一个企业,出名事小,有品才最重要。”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的幽默阐释中,带有他对于企业发展理念的独到见解。
“红蜻蜓是我儿时的伙伴,也是我一生追求的事业。”
40多年前,楠溪江畔,一只蜻蜓偶入梦来。翕动的翅膀给钱金波带来了关于美的最初触动,并在其后蜕变成为一个创造美、传递美的鞋履品牌——红蜻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选择鞋子,是因为它不仅解决人行走的问题,还解决人和脚和谐的问题。”近日,在做客由上海证券报与约珥传媒联合打造的《直面掌门人》节目时,红蜻蜓董事长钱金波细数他漫漫事业征途的起点与个中曲折。
爱“美”这件事儿,是红蜻蜓前行的路标,也是钱金波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生于上世纪60年代,思维风格看齐80后,衣着打扮像个十足的90后,想要猜出钱金波的年纪,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他笑着说:“身边人都评价,我现在是越来越潮了。”
26岁的红蜻蜓,同样拥有这种不惧岁月的“年轻态”。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净利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同比下滑。但通过试水线上直播、推动数字化建设,红蜻蜓以技术赋能“时尚生意”,找到了自己的转型方向。
“2021年,我们要站在未来视野思考未来,倒着看和思考,把终局和本质看透。”钱金波坚定地说,要用外部思维看内部,以用户的驱动力量看产品!
“另类”商人:相信文化的力量
钱金波身上“文艺气息”,似乎与生俱来。起初,他的梦想是唱温州鼓词。“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太多的文化生活,就喜欢听鼓词、唱鼓词。”不过,这一理想最终因为全家的反对而夭折。
此时,楠溪江上吹来的“新风”,向钱金波展开了另一种生活的样貌:江那边,桥头镇有人做纽扣发了财;江这边,去新疆做建筑工人的同乡也回来了。按照钱金波的说法:“他们都穿上了西服,还是后面开叉的。”
“男子汉要学一门正正规规的手艺。”听从了母亲的建议,1982年,18岁的钱金波终于“出道”,跟着五姐夫去武汉做木匠。坐1个小时的渡船到温州,24个小时的轮船到上海,继而72个小时的轮船到武汉。他在寄给母亲的信中写道:“离开家乡,漂洋过海;双重海水,催送轻舟;飞越千山,一路平安……”
木匠的日子没干多久,温州浓厚的经商氛围和自身对美的敏锐感知,让钱金波决定开启卖鞋生涯。8年时间,靠在全国各地推销温州皮鞋,钱金波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0万元。
对于任何创业者而言,上世纪90年代可谓一段激情燃烧的“黄金时代”。钱金波亦不例外。尽管当时温州的鞋行企业已超过4000家,其中还不乏康奈、富贵鸟、森达等知名品牌,但他仍义无反顾地扎了进去。红蜻蜓,自此“放飞”。
凭什么认为自己能从万千品牌中脱颖而出?面对记者的提问,钱金波说,他的自信来源于对文化力量的相信。在其他厂家还在用0.5元的鞋盒时,钱金波就敢用2元的鞋盒。一块烫金的LOGO十分亮眼,再来一句更加洋气的广告语,“从距离中寻求接近”。
更不寻常的是,一开始,红蜻蜓500多平方米的厂房还是租来的。这在做生意颇讲排场的温州,几乎是个“异类”。“先打响品牌,再考虑装点门面。”钱金波解释道。直到1999年,红蜻蜓的生产基地才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厂房。
在面子工程上“不紧不慢”的红蜻蜓,却在鞋文化传播的路上“先人一步”。1999年10月,红蜻蜓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旨在探索中华鞋文化史,创造文化品牌。
2001年5月,致力于寻求商品与文化交融的钱金波再度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国内第一家中华鞋文化展馆。在此,红蜻蜓并非主角。中国千百年来鞋履文化的嬗变轨迹,才是钱金波真正想要传达的文化价值。
“今天看来,这个博物馆已经成了我的实践课堂。我们的营销人员、设计师在这里转一圈,就可以产生很多的灵感和想法,实现技术和元素的孕育和延续。”钱金波说。
塑造品牌:集中精力“磕”主业
有人说,钱金波对于鞋文化的看重和执着,或许是源自意大利著名的皮鞋设计师Marlogce当年的一句“刻薄话”。
红蜻蜓成立第二年,钱金波曾拿着自己生产的皮鞋找这位业内首屈一指的设计师鉴定。Marlogce却说:“我对皮鞋的质量、款式很满意,但我只能给你打90分,那10分是文化附加值,你没有的!”
制造业出身的钱金波有着一种深刻认知,即企业文化绝不是空架子。要打造红蜻蜓的“文化大厦”,产品才是坚实“基座”。1999年至2005年期间,红蜻蜓曾对内部流程和企业系统管理进行过多次调整。其中一个创举,便是通过“波段理论”来破解鞋业淡旺季的难题。
就像各地饮食口味各异,中国不同地区消费者对鞋子的款式和舒适度也存在不同喜好。钱金波发现,只要能对各地消费的需求进行精准定位,产品周转率就能比同行高出近三成,利润率也可随之水涨船高。
每年7月和8月,是鞋业的传统淡季。红蜻蜓却意识到,广东的市场淡季很可能是黑龙江的旺季,两地季节的变化有20天左右的差距。据此来科学有序地安排生产和发货,能尽可能地平抑淡旺季变化。
2005年,在红蜻蜓成立10周年之际,公司销售额一举突破10亿元。正享受迅速成功所带来喜悦的钱金波,却开始思考未来道路的选择。“当时,其实红蜻蜓的业务板块比现在多得多,地产、金融都有涉及。”钱金波告诉记者,“但忽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开始‘花心’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如果说10年前,红蜻蜓创立的初心是改变穷日子,那么10年后,钱金波所思则完成了从财富梦想到事业梦想的跨越。也是在这个节点上,钱金波宣布将除鞋业以外的产业全部“归零”,集中精力深耕主业。
“红蜻蜓要塑造的是品牌,而不是名牌。一个企业,出名事小,有品才最重要。”钱金波的幽默阐释中,带有他对于企业发展理念的独到见解。
伴随着主业专、精、深的钻研方向,红蜻蜓也在不断探索向现代企业转型的路径。2007年开始,钱金波逐步“劝退”公司内的家族成员,将股东所有权与企业经营管理权分离。同时,红蜻蜓向公司高管、大区代理商进行大手笔的股权激励,并引入外部人才。
2015年,红蜻蜓登陆资本市场,开启发展的新纪元。
心智时代:让店铺“插上翅膀”
“鞋服行业已经从产品时代、渠道时代发展到了心智时代。”去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线下零售业带来巨大冲击。4000多家门店暂停营业,上万名员工停工,每个月还有近亿元固定开支。钱金波坦言,“这可能是我创业以来最难的一年。”
逆境之中,一场名为“蜻蜓大作战”的自救行动迅速展开。钱金波发出一封《致员工信》,宣布红蜻蜓全员推进在线全渠道营销:“让店铺插上翅膀,把店搬到网上,1天上线三方小程序,陆军变空军。”
2天后,全公司400多个超200人的社群迅速组建完成。也就是从那时起,红蜻蜓门店的5000名导购拿起了手机,利用钉钉加手淘软件,把门店作为前置仓,挖掘存量会员。
不仅如此,钱金波还身先士卒、披甲上阵,化身“波波大人”走进线上直播间。“首秀”安排在了去年的三八妇女节。为此,钱金波特别筹划了一项公益活动,即每卖出一双红蜻蜓皮鞋,就为战“疫”女性医护送出一双。
“当全国的鞋服企业一起应对疫情时,别人问我采取了什么行动,我的回答是,关键先看疫情前做了什么。”钱金波坚定地表示。
事实上,早在2017年底,红蜻蜓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新零售业务。2018年6月,公司将线下1000多家自营及联营门店改造为智慧门店,完成商品的数字化,并上线智能导购;与此同时,2000多家加盟店全部上线钉钉,完成组织的数字化。
对庞大的会员社群化,再进行一对一的触达、营销、转换和再拉新,这构成了红蜻蜓离店销售的基础。“通过数字化项目的推进,它改变了决策流程,它改变的不仅是一个人、一个流程,更是一群人、一种思维方式。”钱金波告诉记者,过去这两年,他觉得自己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用数字化改变整个团队的思维方式。
此外,在钱金波看来,心智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往日通过线下门店,等待消费者上门这样的传统营销模式。钱金波认为:“企业经营必须讲清楚‘我是谁’。”
红蜻蜓603116转型如何走
转型,不仅发生在红蜻蜓的业务层面,也体现于两代管理者间的传承与接力中。“我是个60后,传统门店销售我还行,新零售我能说说。但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年轻人站出来。”钱金波诚恳地说。
这个站上前台的年轻人,正是钱金波之子钱帆。去年12月16日晚间,红蜻蜓“官宣”,公司董事会同意聘任钱帆为总裁。
对于“接班”这件事,钱帆早已厉兵秣马。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硕士毕业后,他便进入公司,不到3年的时间把公司几个核心部门全部轮岗了一遍。这让钱帆对鞋子的研发、设计、生产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也让他对时尚有了更深的体悟。
“父亲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引导我往制鞋这个行业走。我自己也刚好喜欢这个行业,因此希望能和父亲一起推动企业去做一些创新和改变。”求新求变的钱帆,也迎来了他的广阔舞台。
针对红蜻蜓渠道和产品相对老化,对年轻消费者把握不足,销售业绩面临压力的“痛点”,钱帆提出,要围绕品牌维度、销售渠道维度、产品维度、数字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
在此,数字化成为红蜻蜓“华丽蜕变”的重要抓手。钱帆进一步解释:“因为数字化支持,我们知道消费人群是谁,我们的鞋做给谁穿;因为品牌聚焦之后,我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据悉,目前红蜻蜓全新的数据中台已经上线,赋予了公司的产品决策以“超脑”。2020年,在大数据的辅助下,红蜻蜓选择在马丁靴品类开发上重兵投入,并与头部网红主播薇娅合作。效果斐然,去年“双11”,公司马丁靴客单价同比增长130%,销量同比增长300%。
对于未来的转型,钱帆也划定了公司四大能力的“建设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能力,打通消费者全域运营的能力,做好大数据驱动的技术能力,提升全渠道管理能力。
“奔三”的红蜻蜓,正经历一个由青年迈向成熟的转型期、沉淀期——回望初心,不变的是对美的追寻;盯紧脚下,着眼的是“年轻化”的密钥;眺望未来,坚定的是做百年企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