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成都府南河从鳞次栉比的高楼间穿过,河水波光潋滟,倒映着两岸的车水马龙。这里,是著名的成都软件园。
在软件园内的领地环球金融中心A座,一家来自重庆的公司新近招募了200多名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处理等领域的高手,打算与国际顶级新能源汽车品牌一较高低。
这家公司是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下称赛力斯汽车)成都软件中心。就在今年5月,赛力斯汽车生产的高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大增1616%。至此,赛力斯汽车的母公司——小康集团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越燃油车,企业转型发展迎来高光时刻。
按照规划,未来两年赛力斯汽车成都软件中心员工总数将超过800人。
“成都在电子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方面有突出优势,重庆在整车制造方面有技术和经验,我们希望整合两地长处,培育更强的软件技术队伍,夯实‘新能源技术自持者’定位,提升产品竞争力。”小康集团创始人张兴海表示。
川渝两地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的大幕,已经拉开。
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互补性强
在川渝汽车产业合作中,新能源汽车可谓重中之重——
从产业前景看,新能源汽车已呈现出产业无边界融合趋势,以智能化、网联化为代表的“新四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产业互补性看,重庆整车品牌众多,整车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拥有包括发动机、变速器等各类总成在内的完整供应体系,不过在电池材料、电池包等新兴领域,重庆本土企业体量较小。而四川恰好在新材料、动力电池、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领域优势突出,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检验检测平台、信息安全等技术领域有较大优势,同时还具备高校科研院所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
特别是在“双碳”目标要求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碳足迹”追踪,要求其所用电池必须是“绿电”。在这方面,四川更是优势明显——以水电为例,截至2021年底,四川水电装机容量近9000万千瓦,发电量约占全国水电发电总量1/4。正是看中这一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和蜂巢都在四川落地建设电池工厂。
“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链具有很强互补性,如果今后两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在产业链、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方面实现一体化发展,将达到1+1>2的效果。”张兴海表示。
正是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互补性,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川渝两地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联合出台多项政策成效显著
看好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前景,赛力斯汽车成都软件中心应运而生。而赛力斯汽车和四川方面的合作,还有不少。
比如,其动力电池来自宁德时代位于宜宾的电池工厂;后桥总成及后车架来自四川建安有限公司;全车线束来自四川泛华电器有限公司。
和赛力斯汽车一样,两地不少新能源车企或已从川渝合作中受益,或翘首期盼开展更深一步合作。
长安汽车副总裁、长安新能源董事长杨大勇表示,长安汽车明年的电池供应预计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四川的中航锂电。
“电池配套在整个新能源汽车配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电池成本一半靠原料,另一半是含电价的生产成本。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到很多国家都需要有‘绿电’的碳排放证明,四川拥有电价便宜和‘绿电’的优势,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杨大勇表示。
事实上,两地新能源车企还有更多的合作设想。以汽车芯片为例,凭借国内既有自主技术和产业链,两地研发机构已经有能力开发出自主车规级芯片。而且川渝两地的汽车产业规模,也完全可以“养活”包括芯片在内的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万亿级的规模。
“我们正在努力推动建立重庆汽车芯片研究院,建议政府出资进行产品平台研发,并对本地产业进行总体规划,长安、赛力斯等企业可以在其中各自承担一部分车型研究,通过整车带动配套企业落地,制造示范效应。”张兴海透露。
除了企业层面的合作,川渝政府部门之间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合作,也在全面铺开。
近年来,川渝两地先后联合编制印发《川渝汽车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工作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等政策文件,多渠道开展合作并取得成效——
在重大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方面,川渝两地财政共同出资近2亿元,实施汽车领域专项支持计划,开展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重大主题专项、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主题专项及面上项目超过180项。
依托两地汽车领域领军企业和重点科研院所,川渝两地汽车产业主管部门聚焦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强化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基础前沿问题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在人才培养方面,川渝两地政府推动服务资源整合,支持重庆工贸技师学院、四川仪表工业学校等与长安汽车、成都吉利等企业建立川渝汽车产业职教联盟,促进汽车产业智力和人力的交叉培养、相互输送。
在智能汽车联合测试方面,依托重庆两江新区车联网先导区和成都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这两个国家级测试区,两地已达成协议将共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车联网协同发展。
在信息和资源共享方面,由两地经信部门共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一年多,已吸引两地汽车产业链整车及配套企业3370多家入驻,累计新增相互配套零部件企业近20家,新增采购金额近8亿元。
两地共同发力“三条走廊”建设
下一步,川渝两地如何联手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
重庆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围绕“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这“三条走廊”共建下功夫,是接下来两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着力点。
2021年11月30日,“成渝氢走廊”启动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首发仪式在重庆九龙坡、成都和内江三地同时举行。这条“氢走廊”规划了川渝两地一条城际线路和一条直达干线,其中城际线路是围绕成都至重庆这条主干线,将辐射成德眉资、川南及渝西、川东北及渝东北城市群,形成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直达干线则是沿成安渝高速,形成贯通成渝中部城市群的氢能快捷运输线。
“启动建设‘成渝氢走廊’,将深度整合两地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效应。”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处人士表示,此前川渝密集出台了一揽子关于氢能产业规划及相关支持政策,两地已聚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家企业及科研院所,目前两地累计投运氢燃料电池汽车440辆,建成15座加氢站。接下来,两地将依托庆铃汽车等龙头企业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同步完善加氢站配套建设。
“成渝电走廊”建设方面,目前重庆和宜宾双双入选工信部首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在成渝高速等部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完成充电桩建设全覆盖。下一步,双方将加快川渝省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建设,形成高速公路电力补给服务网络,保障两地电动汽车跨省出行充电需求。同时,以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市区、宜宾、成渝两地高速公路等为重点,加快换电站布局,优先在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领域试点运营换电技术,并逐步向私人领域推广。
围绕“成渝智行走廊”建设,川渝双方正对两地具备车用通信网络功能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将通过百度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与示范运营基地、重庆西部汽车试验场、仙桃谷5G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四川基地等平台建设,开展自动驾驶及车路协同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集群发展。
数读川渝新能源汽车产业>>>
1、2021年川渝两地新能源汽车产量合计21.4万辆。其中,四川新能源汽车产量6.4万辆,同比增长106.5%;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15万辆,同比增长252%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一年多,已吸引两地汽车产业链整车及配套企业3370多家入驻,累计新增相互配套零部件企业近20家,新增采购金额近8亿元
3、按照计划,到2025年,川渝两地汽车产业产量将达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万辆,实现6000亿元产值,产值年均增长5%以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力争建成世界级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本报记者 吴刚 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