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3月26日电(刘欢)25日,“地球一小时”系列活动在主场城市江苏昆山举办。
本次活动围绕建设气候友好城市等主题开设论坛与圆桌对话,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组织、企业家等从气候金融、低碳城市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建设等角度,共同探讨新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城市建设面临的形势、挑战及未来创新解决方案。
“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昆山主场城市活动现场 刘欢 摄
(资料图)
亚洲开发银行原首席气候专家吕学都在主旨演讲中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排放量也会更多地来自城市。“如果我们把城市的排放解决了,从双碳目标来讲就解决了大半了,所以城市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向。”
他认为,气候已经发生变化,而且会发生更剧烈的变化,会给城市带来更多的脆弱性,所以应该需要数字技术支持和多样化的创新机制,让更多的投资转向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
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对低碳城市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低碳城市建设要因城施策。不同的城市在产业结构发展阶段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必须因地制宜地识别出适合城市特点的低碳转型措施,找到转型中的痛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案。
第二,加强创新引领。一方面要大力推动能源的系统转型,特别是要加强绿色能源再生能源的规模化使用,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城市先行先试的作用,积极打造低碳和零碳的先锋型的城市,在园区、企业、社区街区多个尺度探索零碳示范。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要加强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互动,特别是绿色能源之间的区域间打破瓶颈,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把一些经验引入发展中国家。
“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低碳。”刘强说。
“地球一小时”中国区昆山主场城市活动现场 刘欢 摄
在建设气候友好城市圆桌论坛上,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认为,建设气候友好型城市需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实现自发自用和共有产权。
他说:“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通过法律解决城市的建筑里面共有产权的问题。”
此外,他认为还应关注旧房子的节能环保问题,并建议今城市建筑强制性使用可再生能源安装的标准。
清陶研究院院长、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何泓材则认为应在交通运输的低碳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和办法。
首先是实现交通工具的电动化。“现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大家也比较普及了,在行驶过程当中,里面主要电池放电。这个是没有任何的碳排放,也没有尾气产生,所以是非常绿色的、直接有效减碳的方向。”
其次是交通运输结构的低碳化。他认为,把所有的交通工具完全电动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要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或者是工具的选择上,通过政策引导优先选择一些低碳的工具。
最后是电力能源的绿色化。“这需要以整个电力能源的低碳或者是绿色化作为前提,如果说这个全都实现了绿色发展电,在交通领域,无论是电池还是交通工具,从生产制造到正常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都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减碳效果。” 何泓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