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 向新而行——湖南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观察

农民日报
2024-12-10 15:05:32

来源标题:三湘大地 向新而行——湖南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观察

“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杂交水稻,是湖南省乃至全国农业科技创新最闪亮的名片。2023年,超级杂交水稻品种“粒两优8022”在测产中取得平均亩产1251.5公斤的成绩,刷新我国杂交水稻单季亩产最高纪录,完成了袁隆平2018年提出的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我国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底部的大伞缓缓张开,环绕油茶树树干一圈。机器发出的脉冲震动摇晃着树枝,成熟的油茶果就掉落到伞上。湖南农友集团研发的自走环抱式油茶果采收机仅一分钟就能摘完一树的油茶果,填补了世界上油茶采收机械的空白。立足自主创新,“湘字号”农机破解了多个领域“无机可用”的难题。

湖南自古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水稻、油菜、柑橘、茶叶等农业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23年,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6.5%,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83.46%,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面对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命题,湖南以科技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打造种业创新和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创新高地,催生出一个个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赋予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劲的动能,让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更硬,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探索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走进岳麓山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17栋红白相间的大楼里,已进驻了230个科研团队、2000余名科研人员。在未来三年内,通过人才引进培养与遴选等方式,这里将集聚2500名以上国内外种业领域高水平人才,组成核心研究团队,汇聚湖南省乃至来自全国、全世界的种业科研力量。这是湖南省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方面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实验室整合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39个省部级以上平台,十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参建。实验室布局建设4大功能研究部、8大公共创新平台,水稻、油菜等15大品种创制中心、4个成果转化中心,围绕种业底盘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重大新品种培育,组织重大科研攻关。”湖南省政府岳麓山实验室工作专班负责人邵胜强介绍。

今年9月,袁隆平生前所在的杂交水稻技术团队成为首个入驻实验室的技术团队。

“片区建成后,可储藏超过80万份种质资源,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种质资源宝库之一。”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团队首席研究员、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炳然告诉记者,入驻后,实验室为技术团队提供了设备、资金、场地等多方面支持,为低镉、超高产、耐盐碱等重大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更优条件。

集聚、协同,方能握指成拳,形成科技创新合力。实验室畜禽品种创制中心科研首席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何俊形容实验室就像一个“蓄水池”:“这里不局限于某个领域的种业科研,而是集合了方方面面的板块和平台。我相信,以科研为主体的架构将会吸引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打通‘最后一公里’,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体系化布局重大科研攻关,探索构建符合农业科研特点与产业规律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湖南省以改革和创新为抓手,为原创性、引领性农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创造了一片广袤的“沃土”。

8位院士领衔,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

湖南有一道传统美食——“辣椒炒肉”。而要吃到正宗的辣椒炒肉,得用上邹学校院士团队和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软皮2307”辣椒——它皮薄、肉厚、辣度适中,配上印遇龙院士团队培育的宁乡猪新品种——通过采用多种育种方法,宁乡猪这一传统品种成功实现“增肌减肥”,还保留了传统风味。

在农业领域,湖南省入驻了官春云、印遇龙、邹学校、刘少军、刘仲华、柏连阳、单杨、吴义强8位院士,涵盖水稻、油料、辣椒、柑橘、猪、鱼、竹木等多个领域。

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湖南省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辣椒种植基地,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刘峰是这里的常客。

樟树镇的地理标志产品樟树港辣椒,椒香浓郁、味道鲜美。2023年12月,樟树港辣椒种子在太空遨游半年后,跟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回家”了。记者走进航天育种科研基地,用这些种子培育出的辣椒苗正在苗圃中静静生长。

“目前,我们已初步筛选出几个辣椒素含量较高的材料,希望通过品种的不断优化,为樟树港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刘峰表示。

在“院士天团”的带领下,湖南省建成12个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区域试验站长175人,5000余名科研人员活跃在一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此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正稳步增强。湖南农业集团、隆平高科、中联农机、华智生物等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闪亮登场。

在农业领域,湖南省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不断完善。以岳麓实验室为“底座”,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国-马达加斯加“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科研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木本油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加速重组。

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深入开展。采用竞争择优、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多种项目形成机制,镉低积累水稻、丘陵山地适用高效智能农机装备等5个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油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等15个重大科技专项先后启动。2023—2024年,全省共投入攻关资金4亿多元。

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开展“湘才相连”专家服务乡村振兴行动,加强科技小院建设,开展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为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见效提供人才保障。

科技成果走向世界,惠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今年10月,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设立并启动建设。“年末我们就会有技术团队赴马达加斯加,与当地大学一起开展工作。”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李莉透露。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介绍:“近年来,中心与马达加斯加联合研发出4个杂交水稻品种,产量每公顷有6~7.5吨,比当地常规稻每公顷2.5吨增产2.5~3倍左右。我们希望通过实验室,把我们好的技术、产品辐射到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一步提高当地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2007年,隆平高科确定杂交水稻国际化“研发先行”战略。近年来,隆平高科不断完善全球种业研发布局,联动国内国际加快推进全球穿梭育种,主要农作物品种全球年推广面积超2亿亩。

跟随隆平高科,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的大米加工设备、粮食烘干仓储设备、杂粮加工设备也走进了非洲、南美洲,为当地的水稻、杂粮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完善的全球化营销服务网络,业务已覆盖亚洲、欧洲、南美、东南亚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湖南企业生产的碾米机、小型收割机、履带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广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青睐。2023年全省农机出口额4.58亿元,同比增长11.21%。( 姚媛 刘梓宪 梁嘉伟)

责任编辑:303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