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有哪些?
外来物种已给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主要体现在:
1.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水葫芦原产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和水塘中。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2.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物种的消失与灭绝。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的紫茎泽兰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失。
3.生态灾害频繁爆发。
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疯狂生长,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约在150万公顷左右;稻水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入侵的害虫,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160万公顷;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据保守估计,全国主要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农林业经济损失平均每年达574亿元人民币。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物种问题。
4.威胁人类健康。
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现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豚草所产生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具体到我国,应成立包括检疫、环保、海洋、农业、林业、贸易、科研机构等各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此机构应从国家利益,而不是部门利益出发,全面综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在外来物种引进之前,应由农业或林业或海洋管理部门会同科研机构进行引进风险评估,由环保部门作出环境评价,再由检疫部门进行严格的口岸把关,多方协调行动共同高效开展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
完善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检疫部门,缺乏与其他生产部门及科研机构的协调合作。毋庸置疑,科学的风险评估应当建立在对该项物种的生物学特征,繁殖和传播能力,亲缘关系各方信息全面掌握的基础之上,而各部门各科研机构的合作是获取充分信息的重要途径;应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即根据其遗传特性、繁殖和扩散能力及其生物学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问题,根据回答问题的得分来量化其风险程度的大小,从而使风险评估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建立跟踪监测制度
某一外来生物品种被引进后,如果不继续跟踪监测,则一旦此种生物被事实证明为有害生物或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逐渐转化为有害生物后,对一国来讲,就等与放弃了在其蔓延初期就将其彻底根除的机会,面临的很可能就是一场严重的生态灾害。
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首先应建立引进物种的档案分类制度,对其进入我国的时间、地点都作详细登记;其次应定期对其生长繁殖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其生存发展动态,建立对外来物种的跟踪监测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解决。既不会对我国生态安全造成威胁,也无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
建立综合治理制度
对于已经入侵的有害物种,要通过综合治理制度,确保可持续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外来有害物种一旦侵入,要彻底根治难度很大。因此,必须通过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发挥各种治理方法的优势,达到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最佳治理效果。
加强检疫工作力度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报告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 一方面,检疫部门应加强检疫,严厉打击走私动植物和逃避检疫事件;在外来入侵物种最易集中进入的地区,加强人员配合,加强检疫力量。 另一方面,加强科研和信息交流,建立起省、市、县级的多层次的外来物种疫情的报告和分析系统,并建立外来物种疫情的查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帮助农户或饲养户掌握病害情况,尽量减少风险。
最后,对入侵生物的防治并不意味着停止外来种的引进,也不是说必须将已成灾的外来种“连窝端”。对于那些能促进国民生产和经济发展的物种,仍然可以引进,只是要加强风险评估机制,使其处于有效控制之下。对入侵成功的物种,在大力治理的同时,可以挖掘其生产、经济价值,使其发挥当初引进时的积极作用。比如大米草,既然引进时主要是为了保滩护岸,促淤造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仍然让其发挥这项功能。
尽管目前我国的生物入侵现状不容乐观,但佰佰安全网相信,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部门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外来种入侵问题将会一个个得到解决,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那些外来种终会得到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