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配叫发达城市?”山东考生狂喷江苏大学:环境恶劣的让人恶心 每日聚焦
江苏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其高等教育资源一直备受青睐。许多外省考生梦寐以求能在这片教育热土上完成学业,拓展视野,增加就业机会。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完全没有差距吗?事实证明,现实总会打破这种理想,尤其是当这种理想被过度美化、期待被过度抬高之后。网上有一位从山东考到江苏某大学的研究生,刚开学就因为接受不了落差而破防了。
“也配叫发达城市?”山东考生狂喷江苏大学
(资料图片)
这位来自山东的新同学,刚开学就在网上大吐苦水,他甚至用“恶心”来形容自己的开学体验:学校将他们安排在远离研究生院的家属区宿舍,日常上课需要长途跋涉,不仅如此,宿舍距离食堂和超市也有相当距离,日常生活多有不便。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宿舍的基础设:楼道里没有照明设备,夜间出行需要摸黑前进;四人挤在狭小空间内,连挂窗帘的余地都没有,完全没有隐私可言;宿舍没有配备热水器,也没有专门的洗衣设施,距离公共浴室又远,洗个澡都成了一项体力活动。
而当他从宿舍走出来后,校园环境也让他大失所望——学校里到处都是陡坡,校方又不允许骑电动车,共享单车对于体力一般的学生来说也难以骑上坡道,每天上下课仿佛在进行一场不情愿的登山活动,让人疲惫不堪。
种种落差让他越老越失望,也令他忍不住在网上频频吐槽:刚开学就被恶心到了,这样的环境也配叫发达城市吗?很显然,他已经将对江苏大学的不满转移到了学校所在地的城市。
在他看来,既然选择了江苏的大学,住宿条件至少应该达到一个基本标准,而不是比他之前的本科条件还要差,而这种"心理落差"在跨省求学的学生中并不罕见。
许多学生对目标院校抱有过高期待,尤其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充满便利和舒适,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学习生活也充满了美好,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跨省求学中遇到的挫折和不适,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
异地求学,特别是从一个省份到另一个省份求学,学生往往会面临文化差异、环境变化和生活习惯调整等多重挑战。除了学业压力,这些适应问题也可能成为心理负担。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落差时,一些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
对于这位山东考生而言,他的抱怨不仅仅是对住宿条件的不满,也包含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和对家乡的思念,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与预期不符的生活条件,这种复杂情绪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大学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学习,还在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对宿舍环境感到不满的时候,如何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解决方法?这些尝试本身就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
山东考生的经历也给即将跨省求学的考生们提了个醒——仅凭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或者学校的名气来判断一所学校的环境注定是片面的,比起自己想象,咨询学长学姐、查看网上其他学生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了解学校真实环境的不错选择。
跨省求学中遇到的挫折和不适,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一课,它教会学生如何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如何在不完美的条件下寻找解决方案,如何调整心态适应新环境,这些成长与收获同样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