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道许:保险数字化转型,应对四个变化,面对四大挑战

零壹财经
2023-02-15 10:15:51


(资料图)

编者按:为了生动、深刻、持续地呈现数字保险的探索和进展,深入探讨数字保险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陆家嘴》杂志与零壹智库、中国数字保险智库联合推出“数字保险系列专题”,本文为系列专题文章之一。

本文首发于《陆家嘴》杂志2022年11/12期来源 | 《陆家嘴》杂志文 | 林译近年来,中国保险市场告别高增长时代,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保险行业穿越市场低增长迷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保险机构数字化也将不断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近日,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周道许接受《陆家嘴》杂志采访,对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原因、必要性、目标以及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和展望。《陆家嘴》: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经济的主旋律,对于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和边界是什么?周道许:“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边界,这是目前各行业都在探寻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对于问题本身的界定高度会直接影响相关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思路和出路。数字化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生产力重塑生产关系的过程。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行业生态之变”。这是一个实现业态“重构”、价值链“重塑”、经营基础“重整”及体验“重新定义”的过程。拥抱数字化变革是行业的必答题。对于保险业而言,机构数字化需要不断面临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以自动驾驶为例,数字驱动下的新兴驾驶和交通模式,将对传统车险带来一系列变革与转型,此轮数字化冲击无疑将贯穿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以及网络空间保险。《陆家嘴》: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环节是什么?周道许:大数据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融合应用,一方面有助于保险行业整体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的数据信息,更好克服信息不对称对风控和定价的干扰。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保险分解的现象,即保险业价值链在不同场景下、不同数据方、不同机构间的分工细化与资源重配。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字化将影响保险业的每一个环节。回头看,过去十余年,传统的承保过程几乎已经全部数字化,这对保险业是全新的挑战。大数据时代,用户对于保险的需求只是改变了,并没有消失,而且需求的内容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这是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最直接的动力来源。《陆家嘴》: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均有所发展。保险数字化转型与互联网保险、保险科技的关系是怎样的?周道许:数字化对于保险价值链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传统保险价值链的产品研发、承保/核保、理赔、运营等诸多方面。总体而言,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应对四个变化。一是要应对客户需求的变化,包括客户需求多元化、核心用户年轻化、险种配置组合化、配套服务专业化等。二是要应对保险市场的变化。包括保险公司盈利空间缩减,利差损风险加大;获客成本增加,市场份额下滑;信用风险加大,市场压力增加等难题。三是要应对营销方式的变化。主要涉及传统代理人渠道发展瓶颈,提升网销渠道的客户转化率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四是要应对监管政策变化。当前保险监管严的基调一以贯之,对保险行业转型提出明确要求,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能力,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转型需要满足较高的合规要求。保险科技与互联网保险一脉相承,因而技术是数字化赋能的关键点。保险科技更侧重流程优化与精算辅助,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优化保险供应链,将保险机构原有业务流程的部分单元整合重塑,在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开发拓展未被传统保险业务覆盖的新兴领域。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制定新的战略重点,重塑各个业务环节,创新数字化的运营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流程的优化、促进新业务增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保险业务的数字化赋能涉及到三个关键面:“数据面、业务面和监管面”。在创建数据面方面强调“融合”;在拓宽保险业务面方面着重“生态”;在做好保险监管面方面,抓住了关键“合规”。《陆家嘴》: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周道许: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不是单一业务或者单一环节的数字化改造,不是机械复刻互联网模式,更不应只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的数字化转型等。保险业的数字化转型,既是“外功”,又是“内功”。“保险姓保”是保险业安身立命的根基,也是行业价值的关键所在。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也是引导保险回归本源的过程。这是演进式的结构变迁,是“困数之斗”的突围。《陆家嘴》:大数据时代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面临哪些挑战?周道许:大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都遇到了一些共同性的挑战,转型“趋同化”、建设“分散化”、机制“零散化”、投资“短期化”是主要表征。(一)转型“趋同化”当前我国保险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是头部保险机构或大型保险集团,中小型保险公司普遍处于吃力跟随的状态,多数是迫于“生存”压力而在被动式升级,且模式趋同,难以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实力和转型红利。这一现象其实从具体的保险展业过程就可观察。如当前保险行业的线上销售广泛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推荐算法模型,但中小公司的应用效果差强人意。其自身对线上推荐算法模型的使用受制于平台本身,缺乏差异化的设计能力,因而投入成本与实际获客回报率难以形成正向循环。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对自身业务特色理解不够深入的原因,也有对数字化升级模式缺乏系统认知等因素。(二)建设“分散化”我国保险机构的数字化过程是一个跨越式、快速迭代发展的过程。由于数字化起步晚,导致自身IT能力薄弱,数据基础较弱,需要优先满足业务移动化、线上化的迫切需求,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系统模块复用性差,技术应用零散化,未能实现统筹布局等系列问题。(三)机制“零散化”当前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大部分缺少数字化转型缺乏主要领导、专有机构和配套机制,导致转型方向无人引领,数字化文化尚未形成,创新激励基本缺乏。这些问题是不是一定就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呢?如果我们翻阅目前可查阅的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答案趋向肯定。这其中有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不断发展带来的整个营商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有近年来保险机构经营模式转型,以及保险科技发展应用路径选择差异等探索性因素。(四)投资“短期化”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而言,是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中小型保险公司常常陷于数字化投入有限的窘境。人力、财力资源有限,原有IT部门员工疲于承担业务需求的基本工作,缺少精力投身于数字化转型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资金投入大多是为追求短期回报,短期逐利的商业本能有悖于数字化成果在长期下才能获益的特点使部分机构轻视这项战略投资。如果从系统建设的层次看,所有数字化转型的投资,都会被分解为不同粒度的短期投资。为此,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关键是框架设计要做好。阅读当期杂志,请点击“https://www.01caijing.com/article/331312.htm”

责任编辑:441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