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hatGPT仍在迅速成长。上线半年后,Open AI旗下的爆款产品ChatGPT于近日正式登录美国地区App Store。数据显示,在推出后的六天内已经突破了50万次下载,成为美区最近两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应用之一。OpenAI还表示,ChatGPT的Android应用很快就会到来。
回到几个月前,ChatGPT爆火后,国内外众多公司宣布入局ChatGPT的竞品研发与应用。此后,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的通义千问、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等大模型相继发布,类ChatGPT应用也开始攻城略地。
【资料图】
与此同时,ChatGPT概念在国内A股市场“大火”。数据显示,自ChatGPT发布以来,ChatGPT概念股轮番上涨,收益表现远超同期市场指数。对于经常关注热点的投资者来说,ChatGPT概念股也并不是一个生面孔,它与信创概念股有很大的重合。
本文从ChatGPT概念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本市场的短期炒作和长期价值,在承认它是最强风口的同时,也提醒“市场冷静下来之后,必然会重新审视ChatGPT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那时市场必然会迎来一番调整,相对没那么优质的公司必然会被重新估值”。来源 | 《陆家嘴》2023年3月刊
文 |高家伟ChatGPT概念股——谁是赢家?01
引言开年以来,ChatGPT风靡全球,学界、新闻界、产业界的人都在讨论ChatGPT,每个人的朋友圈中都能刷到不少的ChatGPT文章。当然,股市也不会缺席这场盛宴,自2月1日发布,至2月22日,东方财富上的ChatGPT概念板块的涨幅达到32.9%。而同期上证指数指只上涨了1.09%,深证成指下跌了0.84%。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指同期也都是在震荡,远远不能与ChatGPT概念板块相比。
在ChatGPT概念大火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上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普通投资者又能否在这波ChatGPT的浪潮中分得一杯羹呢?02
什么是ChatGPT?纵然ChatGPT概念大火,但还有很多人不清楚ChatGPT到底是什么。ChatGPT是由OpenAI公司发布于2022年11月30日的一款聊天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的AI机器人,ChatGPT能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来学习上下文中的重要信息,并能够生成自然流畅的语言。与其他聊天机器人相比,ChatGPT的生成结果更加自然、流畅,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语言和场景,它能让使用者感觉在与真人对话。
OpenAI这个名字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熟悉,但它并不是一家小公司,它创立于2015年,现在特斯拉的总裁埃隆·马斯克也是它的创始人之一。2019年微软就对OPENAI进行了投资。最近,微软更是表示,将对OpenAI进行为期数年、价值数以十亿计美元的投资。市场上传闻OpenAI的公司估值已达到290亿美元。ChatGPT不是OpenAI的第一个产品,在推出ChatGPT之前,OpenAI已经推出了GPT-1、GPT-2、GPT-3等一系列语言处理模型。之前爆火的DELL·E也是OpenAI旗下的产品。
ChatGPT能够实现和人类进行连续对话,其连贯程度令人咂舌,而且它往往能够给出很有建设性的答案,也因此导致很多人害怕工作中会被ChatGPT会替代。但ChatGPT不是万能的,它也会犯错误,尤其是当被问及的问题的主题并未在训练数据集里有充足的相关样本的时候,它很可能会给你虚假的信息。03
突然出圈发布之初,ChatGPT在互联网上的声量并没有那么大,后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ChatGPT之后,它才火了起来。于国内而言,ChatGPT的出圈在新年后,百度搜索指数显示,ChatGPT的搜索量在2023年2月份开始上升,最终在2023年2月8日达到了最高值,资本市场上对ChatGPT概念的炒作也是在同一时期。图表1:百度“ChatGPT”搜索指数炒作自然伴随着股价的上涨,自ChatGPT发布以来,ChatGPT概念股轮番上涨,截止到2022年2月22日,ChatGPT相关个股涨幅在10%到200%不等。收益表现远超同期市场指数。东方财富中46家上市公司,涨幅最小的彩讯股份的涨幅只有6.29%,涨幅最高的公司海天瑞声,涨幅达到了231.36%,排名前10的公司,上涨幅度更是都超过了50%。
表格1:ChatGPT相关概念股(部分)涨跌幅
(2月1日—2月22日)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美股、港股的ChatGPT概念也经历了爆炒,在我们列出的ChatGPT概念股中,美股ChatGPT概念相关个股的平均上涨幅度为20.15%,其中上涨最多的C3.ai的涨幅达到了82.53%。港股ChatGPT概念相关个股的平均上涨幅度为43.67%,其中上涨最多的美图公司的涨幅达到了172.22%。A股ChatGPT概念相关个股的平均上涨幅度为92.38%,其中上涨最多的海天瑞声涨幅达到了231.36%。
04
并不陌生的ChatGPT概念股图表2:GPT概念股成分详情不过对于经常关注热点的投资者来说,ChatGPT概念股并不是一个生面孔,它与信创概念股有很大的重合,在东方财富ChatGPT概念的39支股票中,有18支也属于信创概念,ChatGPT概念股与信创概念股的重合度达到了46.15%。
在ChatGPT概念被热炒之前,信创与AIGC概念就已经火了一波,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AIGC的搜索指数热点发生在2022年的12月16日,信创的搜索热点高点在2022年10月份,均早于ChatGPT的搜索高点发生时间。
图表3:百度“信创”关键词搜索指数
图表4:百度“AIGC”关键词搜索指数ChatGPT的概念股不“新”,从ChatGPT概念指数与信创概念指数的价格走势上,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图表5:GPT概念等权价格指数与信创概念等权价格指数走势
来源:东方财富,作者整理由于软件上ChatGPT概念的起始日期是2023年2月1日,所以我们根据ChatGPT的成分股以及信创概念的成分股简单重新计算了两个概念指数的价格走势,以便读者发现规律。具体的计算方法为,设计一个投资组合,该组合在期初(2022年5月5日)等权地配置相应概念中的每一支成分股,期间一直持有不动,直到最近的日期。两个组合的具体业绩走势如图表5所示。
从图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023年2月1日之前,ChatGPT概念股等权组合的净值走势与信创概念股等权组合的净值走势较为相似,在2022年10月份、11月份信创大火的时候,ChatGPT概念组合与信创概念组合均实现了大幅上涨。但是在2月1日ChatGPT爆火之后,ChatGPT概念股组合的净值就把信创概念股组合的净值远远地甩在了身后。05
哪些基金站在了风口上?ChatGPT概念暴涨,哪些基金获益?基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持仓,我们计算了各支基金持仓ChatGPT概念股的市值占基金总市值的比例。具体的计算方法为:
1.先计算出基金前10大持仓中ChatGPT相关概念个股的总市值图片。
2.用ChatGPT相关概念个股的总市值图片除以同期基金的总规模图片,就得到了各大基金的ChatGPT含量。
3.根据各基金的ChatGPT含量由高到低排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榜单,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收费模式的基金,我们只取A类份额产品放入榜单,以免重复。
表格2:ChatGPT含量高的基金及其表现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中国公募基金数据库(CMFDB),作者整理
由表格3可以看书,ChatGPT含量较高的基金,其收益表现均不错,远超同期市场主要指数收益。不过前海开源系的一批基金,可能由于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去年四季度持仓比较类似,后面的表现也较为相似。这些基金的收益总体略差于其它ChatGPT含量较高的基金,可能的原因是在去年四季度之后,基金经理们调整了自己的策略持仓,导致后续ChatGPT暴涨的时候,基金对于ChatGPT概念的暴露不足。表格3:11月30日以来主要指数收益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表格4:ChatGPT含量高的ETF及其表现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中国公募基金数据库(CMFDB),作者整理另外,我们也可以得到ChatGPT含量较高的ETF榜单,如表格4所示。可以看出,ChatGPT含量较高的ETF的跟踪标的集中在中证动漫游戏指数、中证线上消费指数、国证线上消费指数、中证机器人指数、中证大数据产业指数、中证软件服务指数、中证云计算指数、中证全指软件指数、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指数以及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10个指数中。
相较于主动管理型基金,ETF的持仓较为稳定,所以ChatGPT含量较高的ETF,其11月30日以来的收益表现均较高,远超同期大盘指数收益。06
潮水将退,投资者路在何方?毫无疑问,ChatGPT概念就是最近A股最强的风口,过去一段时间,只要是站在了风口上的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与投资者都是赢家,没有输家。但是,如我们在前面所讨论的,ChatGPT概念股并不是“新面孔”,在信创概念风口已过,持续震荡的时候,ChatGPT概念又能够撑得了多久呢?
有的投资者会说,ChatGPT概念要远远的比信创概念更高级、更未来、更有科技含量。我也承认,ChatGPT以及相关的AI技术未来将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在产业链上深耕的公司也必将在未来某一天获益,但是这一天必然不会在短期内到来。而当它来临的时候,多数公司可能也已经不再存在。OPENAI目前仍是一家亏损中的创业公司,虽然目前有大量的用户注册使用,但是这里面大部分用户都是出于好奇心理来体验,短期内不会为OPENAI带来更多收入。
较长的盈利兑现周期与短期的股价暴涨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匹配,因此,在市场冷静下来之后,必然会重新审视ChatGPT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那时市场必然会迎来一番调整,相对没那么优质的公司必然会被重新估值。这时,投资者想要再进入ChatGPT赛道,势必要擦亮双眼,因为在游戏进入下半场之后,输家也会随之而来。
(本文作者为琻瑢资本投研总监、多算投教实验室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