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前不久,山西首个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在太原正式投入运行,目前已经建设完成15个点位。太原运行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据统计,去年太原的各类噪声污染投诉共52639件,其中,建筑施工噪声投诉为10882件,交通噪声投诉为754件。可见声环境好坏,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太原市以科技为手段,通过自动监测系统防治噪声污染,有望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宁静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优质的声环境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城市文明的具体体现。一个安静有序的城市,反映出的是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城市的管理水平。打造品质城市,离不开优质声环境的“配套”。那么,如何“养成”优质声环境呢?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类噪声的标准和处罚措施,让噪声治理有法可依。厉行法治是防治噪声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重新界定了噪声污染内涵,在“超标+扰民”的基础上,将“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产生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也界定为噪声污染,纳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的若干规定》也为广大群众享受“静生活”提供了法治保障。各地应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可将居民区与工业区、商业区等合理分隔,减少噪声干扰。
其次,加强统筹规划与源头防控。在建设规划中,相关部门应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充分考虑建设项目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如研发新型隔音建材等,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减少噪声污染。同时,施工单位、建筑企业也应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对设备进行降噪改造,娱乐场所更是应做好隔音措施,确保噪声排放达标。
最后,提高市民自身积极主动性。保持文明生活习惯,不随意鸣笛、不在居民区进行高噪声的活动。装修房屋时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在休息时间施工。积极参与噪声监督,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身边的噪声污染行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优质“声环境”会为城市发展增添宁静而美好的环境氛围,也将成为宜居城市不可或缺的标配。(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