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消息!不对立不撕裂,向前看向前行

浙江宣传
2022-12-30 15:21:56

点击图片收听音频

疫情当前,没有旁观者,谁也不是局外人。

新冠病毒席卷了全球,也没有放过中国的各个角落。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包括我们自己,都在经历着病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面对困难,特别是这场没有硝烟的对抗,需要做的还是44年前的那句老话:“团结一致向前看。”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20世纪40年代,这首《团结就是力量》在河北西柏坡北庄村唱响,迅速传遍燃烧着抗日烽火的中华大地。

回顾三年前,在疫情焦灼、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兵“桂”神速、“湘”互扶持、竭“晋”全力……是什么让我们穿上“最坚硬的铠甲”,去赢得最艰难的战役?

答案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嘉兴海宁某小区门口的“共享药箱”

如今,疫情防控正面临新形势,防控工作转入新阶段。前几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对我们如何平稳“渡峰”“转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前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紧紧抓住主要任务。现在疫情防控的主要任务是“保健康、防重症”,尽可能减少死亡和重症,无疑是当前的重要目标。

目前,相比于大量感染案例,我们从身边直接感受到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仍属少数。多方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当然,不少人都经历了各式各样病状带来的痛苦。从更大范围看,社会总体运行平稳。从更长时间看,只要我们守住生命安全底线,不用多久我们都能陆续好起来。

聚焦当前的主要任务,我们需要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守望相助、共渡难关。针对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医疗物资结构性短缺等难题,我们要实事求是、想方设法地去解决。任何的质疑、争吵和攻讦都无济于事,反而会影响我们完成当前的主要任务。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难题正在得到解决。比如,如何保护老年人的健康?近日,浙江向60岁以上老年人陆续免费发放“防疫包”,每个“防疫包”里不仅有药物,还会附上1份防疫健康温馨提示。再比如,为进一步缓解市民买药难,杭州此前推出“余药互助·共享药箱”,上线一周来,已有40余万人次登录使用,发布求助(帮助)信息1万余条,互助成功率超过50%。

一条船上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经受惊涛骇浪。然而,让人忧虑的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攻击防疫政策调整的信息就席卷而来。

杭州马路边新增便民发热诊疗室

非常时期,“团结一致向前看”,最重要的是要弥合大家思想认识上的分歧。

笔者注意到,随着各地阳性高峰的来袭,舆论场也出现了明显撕裂。面对防疫政策调整后首次遭遇的新问题、猝不及防的新挑战,各种讨论、争论、质疑的声音充斥着网络,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情绪,导致人们莫衷一是、有些迷惘。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攻击”型。西方媒体永远不缺少攻击中国的理由。无论是“动态清零”还是现在的优化调整政策,在一些西方媒体眼里都是“鸡蛋里有骨头”,“中国防疫失败论”成为各种文案关键词的不二选择,甚至部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病例出现“灾难性增长”,进而对中国入境人员重启核酸检测。

而国内一些公知大V以西方言论为圭臬,围绕药物、疫苗、就医等民生关注热点,添油加醋炒作,无非就是趁着国内大规模感染,在焦虑的民众中挑起对政府的不满、愤怒情绪。

“论战”型。奥密克戎病毒给许多感染者带来了头痛、咽喉痛、咳嗽等症状,也带来了“清零派”和“躺平派”的争论不休、吵闹不休,甚至嘲讽辱骂不休。

一些所谓的大V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抓住一点持续攻击,并以“蹭热碰瓷”的手法裹挟更多名人、群体加入论战,尽管很多观点以偏概全甚至存在明显漏洞,但仍有粉丝偏听偏信,助推了对立情绪升级,给普通民众造成了认知混乱,有意无意制造了社会认知撕裂。分歧的最大原因,其实是信息不对称。争论双方又缺乏理性沟通的方法,观点争论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情绪对抗。

“质疑”型。随着防控政策优化调整步伐的加快,网上出现了不少质疑声,有质疑政策本身的,有质疑专家学者的,有质疑医疗救治能力的,有质疑各类药品的,背后还有很多知名网络大V推波助澜。

特别是随着感染人数增多,尤其是“无症状”的预判与实际感受的落差出现后,部分人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专家,或冷嘲,或热讽,或质问,或谩骂,有的多少有人身攻击的味道。即使是在医学水平最高的国家,面对狡黠的病毒,他们的专家团队也屡次暴露出研判上的滞后与失误。专家并非全知全能,只要他们出于专业和良知,基于实情说出自己的观点,就该受到理解和尊敬。

“阴谋论”型。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至今,确实有不少“谜团”,但如果无定论、实据却言之凿凿,难免会变成“阴谋论”。

比如,有的人特别热衷于炒作“投毒论”,断言新冠在中国的发生是一些国家投毒的结果,而目前中国防疫政策调整也是西方诱导的结果,目的就在于趁着中国转段期再次投放新的毒株。加上一些国家渲染“中国出现新变种毒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似乎更加印证了这种“剧情跌宕起伏”的“高论”。这种论调非但没有起到“解扣子”的作用,反而制造了一种悲观乃至绝望,潜台词就是“中国的疫情防控永远不会有尽头,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

有言道:“互联网时代,众声喧哗中需要有思想的‘坐标系’,乱云飞渡中需要有价值的‘主心骨’。”面对疫情防控转段“节骨眼”上的各种分歧、争议,我们应该做什么?笔者想到三句话。

“没有理智决不会有理性的生活”。互联网从来不缺信息,缺的是理性思考。现在自媒体上关于病毒发展、政策趋向、物资储备、药品药效的各种“重要信息”“权威说法”“独家解密”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特别是有的观点和结论之间分歧很大,可谓“任何想要的答案”都能找到,不论是“天选打工人”还是“杨过”“杨康”“王重阳”们,信还是不信,如何取舍?

关键还是要识大局、明大势、走大道,那些信息有多少“准头”、管不管用,最根本的就看它和国家大的基调、最新政策、具体举措特别是权威发布的声音是否对得上,这样就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否则很容易被信息茧房所困,在焦虑徘徊中失去正常认知和判断。

“非常时期,信心比观点更重要”。当前,疫情正席卷中国各个角落。每个人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也确实拥有这样的权利。但必须看到,这么大的国家,14亿多人口,防疫措施优化调整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我们与其质疑、抱怨、争执,不如眺望远方、蓄足信心。

客观而论,3年来,中国能将病毒毒性耗到当下较弱的程度再调整措施,已是用足体制机制韧性。措施调整,正是最大程度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准则,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难度平衡。而从更大范围看,最初的一批感染者已经康复,重新将活力注入社会;京沪交通又堵了,海南电影节现场再现人潮;在浙江,一些康复者参与无偿献血,缓解血库紧张……总之,全社会都在尽全力度过最难熬的时刻。

“真正的担当是说实话、干实事、出实招”。面对疫情防控新阶段出现的新题、难题,群众希望及时听到暖心又实用的权威声音,不论是专业人士、专家学者还是网络名人、行业大V,敢于发声、勇于发声都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群众总体上是欢迎的。

但有这样一句话——“勇气不等于担当”,得到社会褒奖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所说的话要基于实情,如果为表达而表达,以观点所需、论战所需、批评所需去裁剪数据、截取言论、打造案例,在强大的互联网记忆面前,露馅是迟早的事。特别是有的信息和数据发布与公众感知相背离,有的搞“低级红”“高级黑”,缺少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只会让网友反感。

同时,艰难时期,每一场讨论应该奔着推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更好干实事而去,每一次观点碰撞也应该比拼谁的建言献策更科学、更管用,而不是以展示辩才、阐述“高见”为乐,把非常宝贵的舆论空间变成辩论场和秀场,既于大局无益,也没有群众会认同。

红色代跑员为居民代购物品

“民齐者强”“人心齐、泰山移”“上下同欲者胜”“众人拾柴火焰高”“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话句句经典,饱含着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中国疫情防控这艘大船,最终能否平稳抵达彼岸,靠的还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的齐心协力、勠力同心。现在我们已驶入缓冲区,出现一些颠簸、回旋和振动都在所难免,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喧哗吵闹”也可以理解。

但一家人的事情,最终还是要靠一家人来解决。中国人的事情,也要靠中国人一起来面对和完成。过去三年,国家尽最大努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成绩来之不易。可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可能没有伤害。既然伤害无法避免,我们唯有团结一致,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举措,努力把伤害降到最低。

现在,随着政策调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暴露出来,党委政府要做的仍然是尽最大努力去降低损失。任何一项政策的诞生,寻求的都不是对某类人的最优解,而是对整个国家的最优解,也是在多目标平衡中找到最优解。

难题何止防疫。接下来,保全民生、恢复经济、完善治理......道道都是难关。每个领域,千头万绪,诸多做法都可能在舆论场上引发讨论。合理的意见、善意的批评当然可以有,但非理性的聒噪、嘶吼理应消除。

再寒冷的冬日,也阻止不了生机从土壤中向上攀爬。再过几天,中国春运又将开启,无数人将踏上团圆之路,共同向着家的灯火前进。即便彼时,很多地方正在举全力渡疫情之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国人将从疼痛中“站”起来、手牵手,向前看、向前拼。

责任编辑:262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