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每一个普通家庭都付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修订版)》
2022年最后一个月,我家三代人,分散在不同城市,都“阳”了。我们一家三口中最先被击中的是我,每天下午3点多钟开始发烧,第二天早上温度降一些,下午再烧……
(资料图)
在我烧了两三天之后的一个中午,在北京读书的儿子打来了电话,问我现在怎么样了?昨晚是不是很严重?因为,他昨晚给我打电话,说他抗原阳了、38℃。我:“嗯,行,没别的事儿我就挂了。”
由此,他断定我应该是烧得都没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我也的确大惊,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昨晚就没接过任何电话。
接下来,我肯定就和所有母亲一样,完全顾不上自己的病痛了,询问他各种情况。他“阳”后独自住在宿舍里,转阴前不让进学校的研究所了,自己感觉各方面还好,体温也已经降下来了。
“有药吗?如果发烧马上吃药,别拖”、“多喝水”、“想好吃什么了吗?不管是泡面还是要外卖,绝不能不吃饭”、“随时观察自己身体各项状况”、每隔几个小时就微信问他一次情况……
焦灼、慌张、恐惧、无力。这也是所有在异地病倒的孩子的母亲共同的感受吧。
在没完没了的胡思乱想中,也就想到了,他在南京上了四年大学、北京读了半年研,赶上了三年疫情,除了最初在家上了一学期网课,剩下的两年半,学校和老师挡在了他和疫情之间,承担起了全部保护他的责任;国家的有力防控把疫情挡在了他的生活范围之外。
他或是在南京、北京生活学习;或是去广东天津安徽;或是封控在学校里,两年半里,我一次都没担心过。
在我病倒之前和父亲通过一次电话,他和我弟弟一家住在同一栋楼上。那时弟弟一家五口都“阳”了,我爸的一班朋友也都“阳”了,只有他一个人还没有,他也因此愈加深居简出。
在我退烧后逐一体验病毒带来的各项症状的过程中,有时站在窗前会想,对照现在病毒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这几年国家是怎么就能做到“让疫情就传播不起来的”?这如洪水般就直接淹没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的病痛,这无孔不入、似是任谁都阻挡不住的病毒,是什么样的付出和力量,才能一次次遏制住了它的传播势头、把它硬生生挡在了很多人的生活之外?守护了无数人的周全?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后来父亲也被病毒击中了,他马上就68岁了,还打理着家里的厂子、公司,有基础病,属于网上说的高危人群。他说他的朋友们因为“都是这岁数了”,所以都特别谨慎,每天都会微信、电话交流各种经验、一起研究、相互提醒。即使都转阴了,也都小心翼翼都还没见过面。这应该是他几十年里第一次这么久没有和朋友见面。
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思维原则,对生命和家人的珍视远高于金钱等身外之物。
三年防控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中国人的这一固有情感和思维方式之上的,未知的灾难来临之时,父母第一时间就会挡在孩子与灾难之间、每个人都想挡在家人与灾难之间,让自己关心的人能更安全地度过最初的慌乱与无措。
元旦前后,研究所里的学生、老师们都陆续归岗了。听儿子说,就最近这一周多,他导师去了海南、四川、西安,昨天他也去了北京的一个国家级科研基地。
这让我直接就想到了那句:“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父亲12月底去做了三个月一次的例行体检,元旦假期已经开始出去忙了。
“城市的烟火气”是表象,这个冬天、马上到来的春天,真正托起生活的,是所有一直坚持在岗位上工作的人、转阴后尽快回到岗位上的人,医院、环卫、快递、超市、公安、各项生活运行保障领域、为生活输送活力和精气神的领域……太多了,都是最平凡的人、背后都有一个普通的家庭,肯定都已经遇上了各式各样的超出自己应对能力的困难,但每个人都付出了更多勇气,支撑起了自己的生活,也助力了熟悉的、陌生的彼此。
这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看不见的、随时都在发挥出作用的团结,夯实着面对困境时每个人自己的阵地,也最终汇聚起了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不倒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