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的新墙河是湖区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也是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重要节点。位于新墙河流域的岳阳县打破原有的部门壁垒,统筹涉及生态保护的多个部门,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过程中,由原来的“九龙治水”变为“握指成拳”,新墙河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九龙治水”变为“握指成拳”
(资料图)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春节刚过,汤安民和同事就开始了新墙河流域每周一次的湿地修复例行监测,并对流域内河道、植被恢复情况等进行巡查。
汤安民告诉记者,新墙河是洞庭湖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该河中下游面源污染,是Ⅳ类水水质,直接影响湖区的治理效果。原来县里多个部门进行了各种整治,但开出的修复“药方”,不仅没治好“病”,有时候还自相矛盾。
2022年洞庭湖区启动了新一轮的“山水”修复工程,岳阳县同步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指挥部,对新墙河流域水环境实施综合整治,将涉及所有生态保护和修复职责的部门全部纳入其中,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从原来的“九龙治水”变成了“握指成拳”,形成立体修复的格局。实施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治”“护”结合保湿地 智慧监管无死角
大家都听说过护林员、护河员,在岳阳县还有一群专门管理保护湿地的护湿员,那么,他们怎么管护新墙河两岸的大片湿地呢?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初春正是栽种水草的黄金时间。这几天,在新墙河两岸湿地修复现场,记者看到,专家正在指导当地村民播种适合湖区生态需求的苔草、黑麦草等湿生植物,构建湖滨湿地植被群落。这也是新墙河流域今年首场大规模集中修复。
湿地修复关键在“治”,更在“护”,去年县里组织湖区村民成立护湿员队伍,刘慰第一个报了名。现在他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带上环保袋,巡护20公里河堤,防止破坏湿地和记录生物多样性是日常巡护的重要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妻子王芳也成了一名志愿护湿员。护湿工作单调枯燥,夫妻俩却坚持了下来。
为提高湿地管护力度和修复效率,去年,岳阳县推行智慧+林长制,将护湿员全部纳入林长制巡护系统,在此基础上整合渔政局、砂石管理、芦苇生产等部门监测系统,对全县湿地面积实行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管。
就在记者采访时,刘慰夫妻俩发现了新情况。
刘慰仔细查看现场,一边拿出手机拍照上传到监测系统,妻子王芳则熟练地收拾遗留在现场的废弃物。
岳阳县护湿员 刘慰:因为这个时候是枯水季节,撒种子就是最好播种的时候,修复湿地的最佳时候,我要把这个问题反映上去,就是把坑整平一下之后才好播种。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新墙河流域湿地实行了网格化管理,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自愿加入到义务护湿队伍。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新墙河流域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截至目前,达到7000多公顷。
数据共享 部门联动 水清山绿
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超标的水质含磷量降下来,而新墙河流域是湖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农村部门为了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包括磷肥在内的各种化肥施用肯定少不了,曾经各说各有理的农业农村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怎么“一体化”地实现新墙河保护和修复的目标呢?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岳阳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拿着生态环境部门今年修订后的磷、氮排放标准,与化肥生产厂家商量着化肥生产标准。
记者注意到,新的生产标准是专门为县里的各个种粮大户量身定制的。这里面氮磷含量指标都不尽相同,制定的依据则是生态环境部门的生态监测数值。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过去新墙河水体的磷氮指标偏高,30%以上是农业面源污染,大部分都是种养殖业过量投肥引起的。两个部门的数据一打通,生态环境部门将监督标准前置,农业农村部门将技术服务前移,两家都往前“走”一步,生态保护效果就往前跨了一大步。
曾经因为种养殖业过量投肥造成磷氮超标的新墙河,相关监测显示,水中含磷量明显降低,如今已由原来的Ⅳ类水质变为Ⅱ类水质。
河水变清了,也要让山上的绿意更浓。新墙河流域有几百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点,这些修复点是洞庭湖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之一。原来自然资源部门只管修复点的植绿,但缺乏后期管护。现在县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紧密合作,将原来植绿的速生林调整为经济林,并吸收当地村民承包养护。
这几天,在公田镇饶港村举办的300亩矿山复绿承包推介会上,十几位村民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要大干一场。
新墙河之变是洞庭湖生态好转的一个缩影,目前,湖南省沿湖县市均成立了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工程指挥部,统筹协调辖区内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现已完成湖区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500公顷,其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20公顷,湿地生态修复面积350公顷,让一湖清水注入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