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热讯:走出清华园,“攀”上高压塔

中国青年报
2023-04-03 21:55:56

王攀在工作。受访者供图

“2021年5月27日”,90后王攀清晰地记得这个日子。

那天,他穿上高压电屏蔽服,爬上30多米的高空,第一次与高压线“亲密接触”。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电压是家庭用电的1000倍,作业中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险。


(相关资料图)

虽然早已清楚其中的原理和风险,也有充足的训练和心理准备,但第一次伸手抓住高压线的瞬间,听到耳边传来“滋滋”的电弧声,王攀仍感到了一瞬心悸。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王攀,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输电运检工。

徒步寻铁塔,刚开始“两眼一抹黑”

进入基层第一个月,王攀只跟着师傅们干了一件事——徒步巡线排查缺陷隐患。他发现,“这项工作看起来有多简单,干起来就有多困难。”

摸不清方向、找不着道路,是摆在王攀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是电网的主干,找准每一基(电力系统的单位量词)铁塔是巡线的关键,然而很多高压铁塔分布在偏远位置,连导航地图上都没有路,要走到每一座铁塔跟前是不小的考验。

有经验的老师傅,脑中有每座铁塔的私人定制的地图,仅凭塔的编号,就能轻车熟路地走到具体位置。王攀暗下决心,一定要追上师傅们的步伐。

翻山越岭、跨河迂回,巡线路上困难重重。有时,要穿越高过人头的草丛,有时,要提防野狗虫蛇的威胁。遇到恶劣天气下的故障巡视,就算冒雨淌泥也要在荒野里坚持巡完每一基杆塔,一点都不能耽搁,因为“故障排查是分秒必争的事情”。

线路巡视,一干就是3年。王攀的足迹遍布武汉三镇和周边县区,他也从刚开始的“两眼一抹黑”,慢慢摸出了其中的门道。

30多米的高处,10层楼的高度,他带电作业

2021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重启输电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是在线路带电的情况下开展检修作业,需要作业人员直接触碰高压导线,是输电运检专业中危险性最高的工作。因其触电风险很高,公司上一次开展110千伏至22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已是11年前。而为了给民生供电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公司决定重启110千伏至220千伏输电带电作业。

得知重启带电作业的消息后,王攀主动请缨加入带电作业班,决心挑战这项高危任务。

“不是没有畏惧。”王攀坦言,“我知道这很危险,但我们有专业知识支撑,做足了训练和准备,很清楚如何控制风险,能确保安全完成任务。”

30多米的高处,10层楼的高度,是带电作业的基本标线。两年来,王攀逐渐享受征服高度的过程,“攀上30多米的高处,更接地气”。

去年夏天,武汉“战高温保供电”。作为副班长的王攀,带领全体班组成员带电抢修,保障城市用电。

在40摄氏度的室外“火炉”,王攀和同事们穿上密不透风的屏蔽服,熟练地在导线发热点搭接分流线。屏蔽服在高温天气下成了“暴汗服”,返回地面时,里面的工装早已湿透。

过去两年间,他和同事承担起武汉110千伏至220千伏447条输电线路的带电检修工作,完成带电作业近百次,实现作业期间用户“零感知”,用电“零影响”,保障城市电力生命线平稳运行。

“最钻研”成员的创新成果

在同事眼中,王攀特别爱和技术“较劲儿”。冲在一线参加各类技能比武和专业竞赛,是王攀的“家常便饭”。

“电网行业服务国计民生,经过一代一代电力人传承与创新,才形成了如今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局面。”王攀说,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新一代电力工程师都十分清楚创新的重要性。

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星光创新工作室”,王攀被称作“最钻研”成员。他携手工作室成员在传统项目中引入创新方法提升工作质效,多项创新成果获得行业技术创新奖。

在参与高压线路带电检修过程中,王攀发现安全难点在于安全距离不易得到精确保障,以往多是依靠在平面图纸上计算来校核安全距离。

他结合无人机技术,通过3D建模,在三维空间中直接测量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校核精度达到5厘米以内,为实际作业提供安全依据,有效保障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解决工作中人工巡视效率较低、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王攀提出了“两网融合的外破整体解决方案”,将电网运维和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结合起来,建立智能监控中心,为保安全、控风险提供了数字化管控的前沿思路,大大提升工作质效。这一方案还获评国家电网公司2018年度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银奖。

扎实的专业理论、深厚的实践经验,是“星光创新工作室”的两大法宝。和王攀一样,几十名拥有专业教育背景和一线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不断找问题、做试验、想对策,用科技手段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基层电网工作提质增效。

“王攀加入带电班后,为带电作业方案制订、操作规范带来了许多新思路。”带电班班长李兆华感慨,“像他们这种高学历人才,学习能力强,创新意识强,能扎根一线埋头苦干,非常难得!”

他看到电力基层工作的意义,就流淌在城市的光明里

王攀的人生理想其实有迹可循。

从小他便立志学好科学知识。选择投身电力领域,于他而言“是对祖国电力事业发自内心的认可”。

许多年前,一位在电力行业深耕的清华师兄曾用亲身经历给王攀上了难忘的一课:“‘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网人的初心,能够把自身的价值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是一个时代的幸运,也是我们清华学子的幸运。”

然而,“清华毕业生来巡线爬塔,是不是大材小用?”王攀也曾彷徨。

最初在荒野巡线的日子里,高塔到平地的落差,像极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班里的老师傅看出了这名年轻人的心思。一次巡线的路上,师傅告诉王攀,巡线工作的艰苦固然不为人知,但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工作,守护了整座城市的光明。

与许多选择转向管理岗的“高才生”不同,王攀始终坚守基层一线,“这里有广阔的天地来实现自身价值”。他看到电力基层工作的意义,就流淌在城市的光明里。

7年里,王攀巡视输电线路超过1万公里,发现缺陷隐患300多处,完成带电作业近百次,处理220千伏线路紧急缺陷14处,累计避免电量损失520万千瓦时,让42万户居民免受停电困扰。他先后获得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劳动模范、“最美鄂电人”、武汉“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年前,他还获评“武汉楷模”;今年,他以一线工人的身份当选为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王攀发现,近几年,身边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电力事业。去年,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分公司新来了3名硕士研究生,从这些青涩面孔中,王攀看到了自己7年前的影子。

清华人的身份,鞭策他努力做好“传帮带”。与新同事的交流中,王攀常常鼓励,“希望大家保持初心,刻苦钻研,在基层舞台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未来,王攀希望发挥好青年人既具有技术又贴近现场的优势,推进工具、方法、管理的改进和革新,成长为懂技术、会管理、有经验的综合型“电力尖兵”,和广袤大地上千千万万个“电力人”一道,共同守护好万家灯火。

杨爱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朱娟娟

责任编辑:278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