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改善。截至2022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超过520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约为3.7人,全国医护比为1∶1.18,护士队伍的学历素质和专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今年我国护士节的主题是“发展护士队伍 改善护理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近10年来,全国护士队伍总量以平均8%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有30万左右的新护士加入护士队伍。今后,我国将持续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一是持续增加护士数量。推动实施《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导督促各地医院按照床护比等护士人力配置指标,合理增加和配置护士人力。到2025年,全国护士队伍总量力争达到550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8人,基层护士数量达到120万。二是保障护士合法权益。深入推动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督促医疗机构为护士提供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合理弹性安排班次,关注护士身心健康。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开展护士服务能力培训行动,重点加强老年、儿科、重症、急诊、传染病、康复护理等紧缺急需专业的护士培训,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到2025年,上述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四是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推动医院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施基于护理岗位的护士人力配置、绩效考核、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对编制内外护士统筹考虑,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一步调动护士积极性。
近期我国将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一是加强基础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医疗机构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率要达到全院100%。二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加强患者巡视和病情观察,严格落实核心制度,规范实施各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夯实护理基本功,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重复性考核竞赛等,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贴近临床。三是拓展护理领域,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借助信息化手段,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四是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医疗机构要从人、财、物等多方位加大对改善护理服务的保障力度,加强护士人力配备。
2022年我国启动了全国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各地护理院(站)、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和医疗护理员队伍数量明显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上门巡诊、家庭病床、日间护理中心或呼叫中心等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服务模式得到推广。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引导、各方参与、多元投入、协调发展”的原则,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增进老年人群健康福祉。一是持续扩大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资源供给。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居家护理、家庭病床和日间照护等,推动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二是加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继续实施老年护理专业护士能力培训行动,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加快制定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着力培训医疗护理员队伍,主要为需要照护并有疾病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三是完善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的内容标准,制定完善相应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技术标准等,与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标准有机衔接,为健全完善我国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制度奠定基础。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计2000余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提供了7类60余项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打通了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受到群众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