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日起正式入汛
预计今夏雨量和大雨日数略偏多 目前洪水预警断面增至50个
昨日,北京正式入汛。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23年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预计2023年夏季北京将进入厄尔尼诺状态,雨量和大雨日数略偏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局副局长刘斌指出,本市大江河防洪体系多年未经受考验。市水务局表示,目前市域内洪水、山洪、积水内涝预报实现了全覆盖,洪水预警断面也增至50个。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汛期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
降水日数为5天左右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宗志平指出,经与国家气候中心、华北区域各气象部门多次联合会商,综合分析最新气象资料,形成了北京2023年汛期(6月至8月,下同)气候趋势预测意见。
宗志平表示,今年汛期,一是雨量和大雨日数略偏多。“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快速增暖,预计2023年夏季将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受其影响,汛期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为380毫米至450毫米,比常年同期(374.9毫米)偏多一成左右,接近去年同期(398.4毫米)。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日降水量≥25毫米)的降水日数为5天左右,比常年同期(4.5天)略偏多。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不排除出现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宗志平说。
宗志平指出,汛期天气变化快,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突发,市气象局将密切监视北京及周边地区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各类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做好应急联动,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汛前已完成302处
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
对于北京防汛面临的风险,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局副局长刘斌介绍,本市城乡结合部、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全市共有下凹式桥涵481座。其中,214座曾发生过积水,发生三次以上的就有61座。2022年汛期在全市降雨量并不大,但仍发生积水断路200次,涉及点位136处。”
同时,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多年未经受考验,“北京多年未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工程体系未经受考验,防大洪、抢大险的意识和经验不足。以永定河为例,平原段河道75%堤段为沙质土堤,险工险段多。自1963年以来,永定河多年未经受过超20年一遇的洪水考验,临水以后不确定因素多,风险较大。”刘斌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汛前,本市严格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防汛责任。落实重点河道、水库、闸站、蓄滞洪区、下凹式立交桥、低洼院落、危旧房屋、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沟道、深基坑、高堆土、涉山涉水景区、避险点、积滞水点等重点部位的防汛责任人等。
刘斌介绍,自去年下汛以来,地质灾害专项分指大力推进山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今年计划投入资金约21亿元,对130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治理。水务专项分指新开工10处积水点治理工程,更新完善积水风险点台账,绘制郊区新城积水内涝风险地图。道路交通专项分指针对50条县级以上普通公路防汛隐患,先后投资2.42亿元,完成302处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同时,完成2023年全市“清管行动”任务,共完成1.7万公里雨水管涵、沟渠和63万余处雨水口(雨箅子)清掏,累计清掏污染物超8万方。加快水务设施水毁修复,汛前完成10处积水点治理工程。
据统计,今年全市共落实防汛抢险队伍3128支20余万人,并牵头组织京津冀防汛办联合实地查勘,强化流域上下游、省市间的协调联动,不断提升联合抢险救援能力。此外,本市强化了物资储备,梳理全市抢险舟、救生衣、发电机等15大类防汛物资储备情况,针对极端强降雨天气,汛前重点加强排水设备的储备管理,落实排水等防汛抢险设备,共4951台,其中大型排水设备85台,中型排水设备365台。
水文监测设施增至304个
洪水预警断面增至50个
在防洪调度方面,市水务局水务应急中心副主任朱金良介绍,今年气象卫星与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体系进一步完善。“我们先是加强与气象部门深入对接,完成5类17项数据接入工作,新增多波段雷达、睿思短临降水产品。同时,整合水务、气象、排水集团等部门雨量站、水文站等,统一纳入智慧水务数据基础底座;三是水文监测设施增加到304个,其中新建184个,实现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全覆盖。”
朱金良指出,目前市域内洪水、山洪、积水内涝预报实现了全覆盖,努力延长预见期,为防御赢得时间。“我们组织开展洪水预警指标划定,洪水预警断面由2022年的18个增至今年的50个,完成全市山洪沟预警指标复核与内涝预警情景库更新,提升了预警效能。”朱金良说,为升级水旱灾害防御平台、提升基于北京模型的模拟预演能力,今年还修订完善了2023年防洪排涝应急、流域洪水、山洪灾害、积水内涝四类预案,重点落实预报调度要求,考虑重现洪水和不同降雨场景预报调度措施,加强防洪与水资源统筹调度,推动实现“保安全、多蓄水”目标。
此外,还强化河道管理部门与排水、再生水利用设施管理部门及属地的协调联动,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综合保障能力,首次编制《北京市城区“厂网河”联合调度工作方案》《北京市城市河湖水系总体雨洪调度方案》,实现城市河湖水系调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系统提升城市防洪排涝格局。
128座高低差大于1.5米下凹桥
防汛单元优先到位
北京市排水集团副总经理屈辉表示,在汛前,该集团精心准备,增强排水系统安全保障程度。实施玉海园东门、四惠桥等10处积水点治理,解决这些点位易积水问题;实施中心城区14.6万个雨水箅子平立结合改造,进一步提升了雨水收集能力;对276个雨水易顶托点位,在雨季调整为特殊井盖,消除顶托风险;对全部排水检查井,在井内均安装或更换了防坠网,确保车辆行人安全等。
同时,为在发生汛情时能更快速响应, “我们进一步优化防汛布控方案。对中心城区下凹桥、风险点、重点地区做到防汛布控全覆盖,所有单元到位时间不超过30分钟。同时,布控了三组工程抢险队伍24小时备勤。”屈辉指出,集团还制定了极端降雨防汛预案。对所有下凹桥区高低差进行了量化,汛期全天候备勤防汛单元及泵站运行人员,实现128座高低差大于1.5米下凹桥优先到位。
此外,排水集团加装了雨量计、下凹桥视频探头、车辆监控等设备,及时掌握积水抢险情况;与市气象局深度合作,通过融合气象预报网格数据,优化调动防汛保障力量。进一步优化厂网一体调度,完善“一厂一策”预案,深度挖潜再生水厂处理污水,最大程度利用管网空间存蓄雨水。
在应急抢险能力的建议上,排水集团完善中心城区下凹桥“一桥一策”、防汛风险点“一点一策”,“我们对责任区内155座下凹桥、89个防汛风险点,进一步完善了应急预案;对责任区以外的105座下凹桥、81处风险点,组织编制了支援抢险预案。”屈辉说。(记者 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