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31日,邮储银行下调定存利率,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为1.58%,二年期年利率为1.85%,三年期年利率为2.20%,五年期年利率为2.25%。对比此前的挂牌价,一年期下降了10个基点,二年期下降了20个基点,三年期和五年期下降了25个基点。虽然目前邮储银行官网还未更新挂牌价,但随后也有多家国有银行表示将于明日正式下调定存利率,标志着商业银行新一轮存款下调的开启。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明确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市利率和1年期LPR来调整存款利率水平。2022年以来,存款利率进行了三轮较大的调整:第一次是去年4月,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下调1年定期和大额存单利率,幅度为10个基点;第二次为去年9月,活期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调低5至10个基点不等,下调进程一直持续至今年4月;第三次为今年5月,银行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迎来调整,其中,国有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个基点,随后在6月,国有大行宣布降低活期和定存利率,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随即跟进,幅度为5至15个基点不等。
从近几次的规律来看,存款利率的下调往往是始于国有大行,紧接着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跟进调整,且利率下调的品种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根据利率自律机制,1年期LPR分别于2023年6月20日、8月21日各下调了10个基点至3.45%,累计下行20个基点。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6月降息前的2.70%-2.80%区间下行至2.50-2.60%之间,幅度也在15-20个基点左右。因此,这次利率的调整相比前三轮力度明显更大,基本上是符合市场预期的。
横向来看,部分城商行的存款利率较国有大行依然具有较大的优势,数次利率的下调过程中也均出现了用脚投票等“特种兵存款”现象,即储户为了获取更高收益,将存款从一个城市的商业银行转移到另一个城市。在本轮国有银行和中小银行调整的空档期,应该还会看到类似的现象发生,伴随降息范围的全覆盖,预计所有商业银行全期限定存利率都将正式告别“3时代”。
存款利率的下调主要会影响居民端和银行端两类市场主体。对于居民来说,利率的降低会进一步挤出储蓄存款。此前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7月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除了季节性原因之外,更多体现了在风险偏好回升和利率较低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意愿的显著下滑。但预计挤出的存款流入消费领域的概率不大,理财或将成为最主要的承接工具。一方面,疫情给居民带来的“疤痕效应”依然存在,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疫情前的70%左右降低至65%;另一方面,近期证监会等部门多措并举提振投资者信心,资本市场的繁荣具有更大的财富示范效应。因此,利率降低对消费的直接促进作用有限,但更可能会间接激发经济活力,藉由“存款利率下调——净息差企稳——贷款利率下调”的传导路径实现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对银行来说,防止净息差的继续走阔显然是最直接的影响。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为1.74%,连续两个季度跌破《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给出的合意净息差临界点1.8%。截至8月29日,已有24家上市银行公布上半年净息差数据,净息差范围在1.31%至3%之间,与去年末相比,24家银行中,23家银行的净息差收窄,其中,6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下降0.2个百分点以上。加之近期多家银行表态,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已提上议程,存款利率的下调更像是在为贷款利率的精准调整做预热。
(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