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3月23日电 (记者 闫旭)在福建漳平市永福镇,台湾彰化人谢东庆承包了1600多亩荒山种植高山茶,后又在茶园种上樱花。自此,许多台农接踵而来种茶、种花,使永福成为台农个体在大陆投资最密集的乡镇之一,也被称为“大陆阿里山”。
“我来大陆已经27年了,算是‘老农人’,但我们做的东西都是新潮的。”谢东庆告诉中新社记者,在小小的永福镇,每年为期一个月的樱花节里,平均每天引来6万游客赏樱。永福镇打响了知名度,当地花农纷纷在自家花棚搭建直播间卖花,当地杜鹃花连年俏销。
2023两岸新农人乡建乡创发展论坛21日至23日举行,两岸新农人齐聚厦门参观交流,共话参与乡村建设的生动故事。
(资料图)
充分利用“31条措施”“26条措施”“农林22条措施”,为台胞台企参与乡村振兴创造发展空间和创业机遇,福建省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近200人次台湾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95个团队、300多名台湾专业人才在288个村居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和繁荣乡村文化的工作。谢东庆等台农创造赏樱盛潮,带动当地文旅经济的繁荣,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建民说,当代两岸青年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不再是传统农民和农人,而是“新农人”,有新职业、新视野、新梦想。“更让人感动的是,一批台湾青年参与到大陆的乡村振兴潮流中。”
为爱“登陆”的台北姑娘宓欣怡也是其中之一。在成都,她有一个完整的农文旅团队,致力于把农产品品牌化,通过专业方式连接市场终端,进而嫁接文旅资源,实现农文旅产销平衡的有效循环。
“我们常在线下举办活动,与高校、博物馆、公益组织、书画协会等跨界合作,希望将台湾的文创理念传递到大陆。”宓欣怡说,她也通过网络连线,将四川的好山好水、文化历史、科技成果等,分享给台湾的朋友。
宓欣怡希望吸引更多台湾青年人才加入团队。“四川有非常多优质农产品,可以结合台湾的农业技术、销售团队及农业人才共同发展。”宓欣怡说,因而她也希望打造一个四川青年与港台青年交流的平台。
在厦门软件学院海峡青创学院院长杨絮看来,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数字乡村在未来五年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应从搭建智慧乡村数字平台着手,助力两岸新农人更好融入数字乡村建设。
来自江西赣州一个小山村的“农村橙子”博主刘东洪,通过视频记录乡村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成为拥有百万粉丝的百度三农领域创作者,每年带动数十万斤赣南脐橙的销售。“在发货最忙的时候请了几十个人在仓库打包,带动周边阿姨们在家门口就业。”刘东洪说,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她的家乡。
隐居长白山的退伍军人“关东大海哥”于焉海,自己种地,柴火铁锅炖肉,雪水老酒做饮,通过镜头展示家乡的青山绿水、特色美味和颇为神秘新奇的隐居生活,也带动长白山特产的网络销售。“我想为振兴家乡经济尽绵薄之力,为养我的这片地做些有意义的事。”
“我们始终坚信,乡村是青年的广阔舞台,青年也给乡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大陆是一片只要你努力就会开花的土地。”杨絮说,“振兴的田园梦,也是融合的发展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