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深圳2003年正式确立“文化立市”战略。近些年来,深圳市不断优化政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提高文艺精品创作水平,以提升城市文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文化产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态势,整体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6月7日,深圳一天内举办了两场举世瞩目的文化盛事。上午,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启帷幕,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35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带来全球超50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精品和奇思妙想,让人直观感受到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如火如荼之势,显示了数字赋能和文化传承、内容创新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文博会自2004年创办以来,在展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深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今年第十九届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大会签约总额达34.2亿元,其中12个重点项目在现场签约。2022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深圳充分发挥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城市特色,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开启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无限可能,激发文化产业市场活力。
下午,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1个主论坛和8个分论坛,共分为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等八大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展开具有专业性、指导性、创新性的高峰对话,纵论文化强国建设。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我们党致力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这是对文化建设的鼓励、支持以及对深圳未来文化发展的期待。
据悉今年深圳两会上,深圳市政协委员提交提案中就有48件与文化建设相关。委员们的提案内容直击深圳文化建设热点与痛点,不仅着眼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善于捕捉新兴业态,为推动深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积极发声。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结合,已然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守正创新,固本开新。近日,深国融代表陪同深圳政协领导赴乐至振兴广场考察。据报道,深圳深国融“传统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模式,推动了金融和当地传统文化融合促进式发展。乐至振兴广场一期主体工程“乡村振兴”祖祠文化墙由深圳市深国融慈善基金会获得国家版权,并将实物及证书无偿赠与乐至县石佛镇人民政府,旨在为村民群众讲述曾氏文化故事,传承文化底蕴,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考察团认真听取了乐至县政协主席吴琪相关情况的介绍。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原专职副主任庄志勇在考察中表示,深国融“传统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模式是可行的,推动当地文化产业融合与企业融合发展,相信乡村振兴会有数不清的精彩故事,这样的民营企业驱动乡村振兴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他建议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共同推动当地文化建设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要求。文化承载了大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价值共识,对城市形象描摹、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有着深远影响。
强大“破圈力”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中政府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探索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大金融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支持“传统文化+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等“文化产业+”业态发展,既能保护传承弘扬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够有效推动当地文化建设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