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7月4日电 题:聚焦高质量发展|湖北打出“组合拳”推进企业降成本
连迅、余凌云、卢志广
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打通政策落实堵点,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近年来,湖北省及各地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纷纷出台措施推进企业降成本增效益,激发实体经济发展活力。
【资料图】
“网上中介超市”为企业减负千万元
湖北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杭州的高新技术企业,2020年底落户湖北省大冶市。在企业落户建设过程中,“网上中介超市”服务为祥邦公司提供了极大便利。
大冶建成“中介超市”,高效服务企业。新华网发
祥邦公司外联经理石宇介绍说,公司在“网上中介超市”发布了安全预评估报告服务需求后,很快有中介机构参与投标。原本预算12万元的费用最终以4万元成交,节约了三分之二的成本。“‘网上中介超市’不仅办事速度快、效率高,还能在办事流程上给予企业指导。”石宇说。
为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企业负担,大冶市于2017年成立“中介超市”。大冶市特别针对工业企业落地过程中需要办理的土地测量、环评、安评、图纸审查等27项中介服务,集中在“中介超市”办理后,费用由政府买单。此后,大冶市持续对“中介超市”进行改造升级,“超市”也从线下开到了线上,企业到大冶投资,可以直接通过“网上中介超市”择优选择中介机构提供服务。
大冶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刚介绍说,如今,大冶市“网上中介超市”已入驻中介机构170多家,形成140多项行政权力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截至目前,“网上中介超市”已为大冶400多个工业项目提供1000多项中介服务,直接为企业减负约8000万元。
“共享园区”为企业节约成本15%以上
近日,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经济开发区“共享园区”内,湖北省御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首家迎来试生产的企业。“机器已经调试完毕,生产线正式开始试生产。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2个月之后。”御鼎公司负责人胡路说。
湖北省御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始试生产。新华网发
御鼎公司于2021年落户咸安区经济开发区,此前一直租用厂房,因扩大生产需要,欲投资新建厂房。2022年初,咸安经济开发区提出“共享园区”理念,将同类企业进行聚集,厂房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进行规划及建设。“共享园区”内同类型企业内部道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食堂、办公楼、研发楼、宿舍楼等配套设施则由政府在园区内代建,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或租或买。
咸安区经济开发区这一“共享”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企业欢迎,御鼎公司是最早响应的企业之一。“算了一笔账,把建食堂和宿舍的钱省下来,我们可以多上2条生产线。”胡路说,企业搬迁至新厂房后,就用节省下来的钱又购置了1000多万元的新设备。
咸安区经济开发区“共享园区”建设施工忙。新华网发
在咸安区经济开发区“共享园区”,像御鼎公司这样的企业已经达到了9家。“把企业的手脚都解放出来,让他们专心、安心搞研发、做生产。”咸安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仅共享部分建设即可为每家企业节约成本达15%以上,同时大幅度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企业入驻产业园能快速投产,抓住时机,获得更好发展。
33条措施拟为企业降低成本650亿元
近年来,湖北省多次出台政策,打出“组合拳”,助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湖北省陆续出台了《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接续政策》等政策文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6月初,湖北省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
蓬勃发展的武汉光谷。新华网发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介绍说,在保证政策的创新性、精准性、持续性基础上,《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围绕降低企业的税费、融资、物流、用能、用地、用人、市场开拓、制度性交易成本等8个方面,推出了33条新措施,预计在今年6-12月可为企业降低各类成本约650亿元。
据介绍,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湖北省建立金融支持重点企业“白名单”,予以贷款展期、延期还本付息、增量贷款等支持。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湖北省将分别给予1000万元和500万元以内信用贷款。对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项目,实际总投资20亿元以上的,各地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湖北省将对部分合法装载货运车辆、国家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在基本优惠的基础上,再给予省内通行费优惠。针对重点企业,湖北省将开辟长江航运“绿色通航通道”,优先保障通航。在降低用能成本方面,湖北省将强化电力保供,确保今年6-12月工商业平均到户电价比1-5月降低0.03元/千瓦时。湖北省将完善电力市场交易价格机制,推进电力行业上下游协调联动发展。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湖北省将对新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现行收费标准的70%收取。
刘海军表示,湖北省将狠抓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切实将政策效度迅速转化为市场主体“体感温度”,扎实推进降成本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全省还将健全完善企业成本动态监测和政策适时调整机制,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预研储备、跟进出台新的政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