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文采会”融湾共生、向湾而强
在传承中巧妙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韵味
湾区文采会,展现的是人文湾区建设融湾共生的新成果
从一馆到全城联动,从东莞到粤港澳大湾区,“湾区文采会”何以融湾共生、向湾而强?全国文采会“东莞站”——2023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东莞)采购会(以下简称“湾区文采会”)11月在东莞成功举办,整体以“文化+”的新模式推动大湾区文化旅游供需对接,精心打造复合式“非遗大餐”与全民乐享的公共文化盛宴。短短6年来,湾区文采会从最初的203家参会主体增加到今年的近900家,产品从2000多个迅速增长到如今的超16000个,既强势助推东莞文化强市建设,又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更通过融湾赋能共同做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幸福“蛋糕”,创造了大湾区文化奇迹。
能级大提升 推动文化旅游供需对接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今年7月20日,国际制造名城东莞又多了一张新名片——“中国潮玩之都”,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获得该称号的地级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这一城市特色,东莞在“时尚潮,东莞造”方面的底气十足,而“湾区文采会”无疑是打造潮流东莞、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之一。
东莞文采会创办于2018年,并于2019年升格为湾区文采会。今年是疫情之后首个大湾区文采会,大湾区城市之间、国内各城市之间的人文交流交往释放出强大能量,涵盖120家参会企业代表的企业黄页搭起了企业融湾共生的桥梁,莞邑文旅资源、香港创意设计等6场创想会,有力推动一大批优质产业资源对接,促进创新合作项目落地开花。
除了现场参展外,文采会以“文化+平台”方式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供需对接。香港贸易发展局为湾区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和政策咨询服务,开辟粤港澳三地企业创新合作新渠道;网演中国、惠众科技寻找数字文化生态合作伙伴,探索数字化和产业化的双向融合;万科寻找“东莞记忆”合伙人,共同推动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东莞市文化馆与ACE创意教育协会(香港)签订合作协议,推动青年文化交流和创新创业,助力莞港“制造+设计”联合创新。
依托文采会平台,东莞还广泛邀请对口帮扶协作合作城市推出了文旅项目专场推介活动。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贵州铜仁、江西吉安和广东韶关、揭阳等城市,均在文采会期间推介展演,多方位展示对口帮扶协作合作成果。
这是一组相当亮眼的数据,本届湾区文采会为期3天,共吸引了近900家主体(含企业、团体、空间)参与,超16000个产品和服务集中亮相,意向成交金额超过4310万元;线下人流超过46万人次,现场消费额694.5万元。其中主会场——东莞市文化馆,分设潮流湾区馆、群文荟萃馆、莞香文化馆、港澳创意馆等10个专区,共483家主体参与,东莞市内企业和市外企业分别占比49%、51%,传统文化类企业占比约25%。
湾区文采会的“朋友圈”持续扩大,并顺势共铸产业“合作链”,充分彰显了湾区文采会持续增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让非遗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巧妙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化
非一般传承 打造复合式“非遗大餐”
延续城市文脉,在细节中巧妙体现城市文化特色和韵味,让非遗文化于融入融合中得到传承与弘扬。今年的湾区文采会,以“文化+非遗”为主题的活动,与往年相比更加丰富多彩,且富有创新性和包容性。
如非遗购物节邀请了来自粤港澳非遗墟市联盟城市、东莞对口协作城市以及东莞本土非遗传承人,带来了广州榄雕、潮州大吴泥塑、阳江风筝、陆丰皮影戏以及贵州碧江苗绣62个优质项目。活动现场除了东莞本地的特色非遗美食,市民还能体验到来自汕头、揭阳、珠海、广州、佛山等大湾区各城市的地道非遗美食。如是进一步巧妙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化。
在粤港澳非遗墟市,河源紫金铁锅制作技艺传承人携拳头产品登场,3天八次从河源补货,次次售罄,现场销售超6万元。大朗麒麟龙狮扎作工艺师万贡学,收获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现场定单,将订制一批麒麟狮子摆件作为伴手礼,这是世界500强企业和本土非遗传承人的“浪漫牵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文采会非遗活动体验也力求精彩,不仅在非遗展厅“莞香文化馆”邀请了19家企业带来7场体验课,还特别邀请来自香港的扎作技艺、澳门龙须糖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冒卓祺、阮银钊前来展示,现场开课让市民零距离体验。
除了非遗购物节,现场还举行了“东莞非遗说”圆桌会暨“稻花香里说非遗”——首届东莞市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典范评选活动颁奖典礼,旨在汇聚各位非遗行业顶尖专家的智慧力量,为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金点子”。 鄂尔多斯、贵州等城市的企业代表,亦希望未来借助湾区辐射力与更好的资源达成更多合作。
非遗文化只有不断“被看见”才能“被喜爱”,从而更好地在传承中“走出去”,这也是东莞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数据显示,东莞非遗保护工作近年来取得不错成效,目前国家级非遗项目达10项、省级以上54项、市级以上167项,非遗保护成果走在了全省前列。未来东莞还将开展一系列“非遗+”有益探索与尝试。
市民零距离现场体验,感受非遗美食魅力
助推潮文化 有创新在全国影响很大
本届湾区文采会还配套举办了多场高质量行业活动,现场“问智”文旅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业态。中国文化馆之夜直播活动,10位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馆馆长,通过讲述老照片故事,分享他们与文化馆之间的动人回忆,直播总观看量达874.45万。湾区文化说活动,15位专家学者展开分享与对谈,通过说馆、说文、说潮等环节,以文化馆为原点出发,畅聊当下文化潮流,探索公共文化发展新趋势,展望湾区文化的无限未来。
北京大学教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新表示,东莞在大力推动潮文化,在全国影响很大,在全民艺术普及中也是很重要的创新,前不久还获首届全国群众文化品牌优秀案例。他希望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东莞的文化馆事业,在未来践行新时代文化新使命进程当中,发挥更大引领和示范作用。
本届湾区文采会还成功以“文化+潮流”方式,实现全城联动、全城覆盖,让其成为一场全民参与、全民乐享的公共文化盛宴。主会场第二届非量产生活节,让市民在闹市中感受“非量产”的独特之处,短短3天会期线下人流超过46万人次,现场消费额达694.5万元。在莞香印巷艺术生活节分会场,卡蔓、恩咖男装、木棉道、MOVEUP幻走、IN+等六大知名本土品牌联袂展示与走秀,彰显“潮流东莞”的时尚魅力。在遍布全城、举步可达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体系上,30个“·莞”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和160个共享文化空间共同组成了城市一首动人的休闲乐章。活动期间,80个“火柴盒”演出乐队和歌手、18位青年圆梦艺术家、15个手作人多方位参与展示展演,东莞本土艺术家和团队的快速成长,印证着城市文化力量的蓬勃生长。
当前东莞正在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比翼齐飞、繁荣发展。一场湾区文采会,呈现的是人民美好文化生活蒸蒸日上的新场景,展现的是人文湾区建设融湾共生的新成果,描绘的是“文化+”深度融合的新蓝海,彰显的是文化自信和走向文化自强的壮阔征程。 (广州日报 马骏 蒋幸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