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议:【新华财经调查】中国品牌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攀升 换电汽车或成突破点

新华财经
2022-08-15 16:03:11

最近,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别是比亚迪加速进军欧洲的动向引起了德国汽车界的高度警惕,很多专家看好中国车企在入门级和中档车市场未来表现的同时,认为中国汽车在欧洲形成品牌影响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资料图)

比亚迪本月初宣布携手欧洲领先的经销商Hedin Mobility集团加速进军欧洲市场的消息一经公布,在德国引起很大反响,不仅各类媒体每天都在报道这家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供应链等方面的卓越优势,就连德国汽车业专家也罕见发出警告说,比亚迪对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来说可能像特斯拉一样危险。

梅赛德斯-奔驰的一位高级经理表示,中国人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 。随着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以前不存在的竞争现在正在欧洲逐渐兴起。

根据全球汽车市场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去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盟、英国、挪威和瑞士的销量翻了一番多,达到约66000辆。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车企在欧洲交付了近13000辆乘用车,增长了167%。同期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增速为132%。

Jato Dynamics的分析人员还指出,上述数字并不包括吉利旗下在中国生产的北极星和领克等车型,如果将这些也计算在内,中国厂商去年已经在欧洲市场售出了约93000辆乘用车,而今年前两个月销售数字为近19000辆。

最新的数据显示,不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品牌汽车,6月份在上述欧洲地区的销量增长了93%,达到13800辆,超过了铃木、捷豹路虎、马自达和本田的业绩,其中逾75%的销量归功于上海汽车集团旗下的MG名爵车型。

爱驰汽车海外执行副总裁亚历山大·克洛泽称,德国人对中国汽车的看法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家公司2019年通过大型连锁零售商Euronics开始在德国布局销售。今年7月,其生产的2000辆汽车的约三分之一都销往了欧洲。

今年年初,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首次将中国制造商列入其官方统计。前七个月,来自中国制造商的近7000辆汽车在德国注册。德国业界认为,虽然中国品牌在德国及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仍很低(分别为近0.5%和1.2%),但总体增长速度很显著,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霍夫教授表示,与过去不同,新兴的中国电动车企是需要“非常认真对待的竞争对手”,他们未来在欧洲赢得客户的可能性非常大。

这位专家称,中国在多个大城市都已设定专区试验无人驾驶技术,这在德国乃至欧洲可能还要再等3到5年。在未来被软件重新定义的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更接近特斯拉,而不是Stellantis或丰田。

战略咨询公司Berylls集团的合伙人扬·伯加德认为,比亚迪将在欧洲续写成功的故事。这位专家还表示,在中短期内,比亚迪在中国很可能“对大众构成威胁”;长远来看,这家中国车企可能在欧洲挑战大众,尤其是在入门级和中档电动车市场。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没有走日、韩汽车制造商铺店设厂深耕欧洲市场的老路,吉利和上汽虽然有收购欧洲品牌的便利,但并没有大规模投资铺设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也主要利用当地成熟的渠道和服务卖车。在投入少,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取得现在的出口成绩应该说是非常难得的。

曾经在宝马、福特和沃尔沃工作过的资深经理人克洛泽表示,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很高,他们将比多年前的日本或韩国供应商更快地在欧洲站稳脚跟。

尽管如此,德国人认为,中国车企要创出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国《商报》的评论称,尽管比亚迪在市值上已经超越大众,但从利润率的角度还远不及德国企业。比亚迪还在以开发低端车的方式来吸引客户,“便宜”仍是消费者选择比亚迪车型主要动力之一,而成为全球性的电动汽车品牌,中国车企首先要努力塑造自己的形象。

吉利欧洲公司副总裁弗兰克·克拉斯说,吉利在以一种明智的模式进入全球市场,其理念是深度了解国际市场、并以智慧的方式发展品牌,以前是沃尔沃,现在是莲花。吉利将莲花电动汽车技术开发中心设在了德国,与武汉的工厂、英国研发中心一起让莲花品牌重新获得全球化的成功。

长期从事市场营销服务的德国TEMA科技市场营销有限公司的王乐军表示,德国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崇拜的国家。中国电动汽车必须以技术为导向,绝对不能是价格导向,再次给别人低端货的印象。

中德合资欧亚电巴国际有限公司CEO李煜告诉新华财经,以没有足够技术优势的充电车进军欧洲市场很难与在品牌、渠道上都有明显优势的欧洲车企竞争。中国电动汽车要想实现重大的突破必须以领先别人至少3-5年的技术进军欧洲市场。目前中国在换电车技术上是有明显优势的,领先欧美5至10年,因此欧洲商用电动车市场可作为突破的着力点。

但据了解,德国乃至欧盟目前没有规划及时的、大规模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无论是德国三大汽车组建的合资公司E-energy,还是BP、壳牌等能源集团都只是在大面积地上马快速充电桩。这种单一的能源供应方式既不能满足出租车、7×24小时用车等商务车队运营的需求,而且一旦电动汽车存量比重达到20%,导致公共电网发生断电的机率就会高达95%以上。

专家指出,欧洲电动汽车长期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基础设施瓶颈,如不尽快调整,欧盟是无法实现其宏伟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目标的。因此,无论是在基础设施的政策规划上,还是在技术上,未来可能只有与中国合作,欧洲的电动汽车的发展才可持续。中国企业应积极把握这样的机会。

责任编辑:550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