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讯!【财经分析】30年期国债期货首日交易平稳 助力打造长期稳定投融资生态

新华财经
2023-04-21 19:23:44

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再添新品种,21日,30年期国债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首日市场运行平稳,首批挂牌的三个合约累计成交1.3万余手,成交额129.3亿元。

业内分析认为,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将进一步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有助于稳定中长期投融资活动,促进长期债券平稳健康发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债期货作为利率期货的一个主要品种,是指买卖双方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约定在未来特定时间,按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券款交收的国债交易方式。


(资料图片)

目前我国已重启国债期货交易近10年,此前的2013年9月,国债期货市场首个产品——5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交易,随后包括10年期、2年期两大关键期限品种也相继上市交易。

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交易,填补了我国在超长期国债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空白,进一步丰富国债期货产品线,形成短-中-长-超长国债期货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新发行的国债期限主要为1年期及以下、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主要涵盖短期、中期、长期和超长期等关键期限,随着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国债期货市场已基本实现对国债现券期限的全覆盖。

据介绍,当日上市的30年期国债期货与此前上市的国债期货品种规则基本一致,合约标的为面值100万元人民币、票面利率3%的名义超长期国债,挂牌合约月份为最近的三个季月,但最低交易保证金和每日涨跌幅限制均高于前期上市的合约。

数据显示,上市首日,首批挂牌的30年期国债期货3个合约累计成交1.35万手,累计成交额129.3亿元,其中主力合约TL2306早盘报96.090元,盘中冲高震荡,尾盘收报96.210元,全天成交1.16万手,盘后持仓4556手,市场交易较活跃、理性。

业内分析认为,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国债期货交易对金融市场意义重大。“期货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风险管理。”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罗东原表示,持有超长期国债的保险和养老资金这些长期投资者就可以加强风险管控,丰富其市场交易策略,包括海外的投资者也有可能积极介入。

对于30年期国债市场,业界普遍认为期货上市后将提升市场流动性。“根据我国历史国债期货上市经验,新品种上市初期,期现交易的参与短期均使得可交割券成交量提升。”广发期货分析认为,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30年期国债的整体流动性预计会逐步得到改善。

随着市场流动性改善,国债收益率曲线也将得到进一步健全。作为金融资产的定价基准,国债收益率曲线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30年期国债期货交易能够给出超长期人民币利率的市场化定价,为企业的超长期债券发行提供利率基准,支持实体经济筹措发展所需要的超长期融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严弘认为。

此外,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也有利于稳定市场的投融资。“债券期限越长,面临的利率风险就越大,即便利率只是小幅波动,超长期债券市场价格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业内专家解释,随着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一方面能够帮助投资者敢于持有和交易超长期债券,促进包括国债及地方债券的发行。

从我国市场发展来看,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战略投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也需要健全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提升资金筹措效率,营造长期稳定的投融资生态。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超长期国债的发行频率加快,国泰君安期货的数据显示, 2016年起,我国30年期国债的发行规模开始明显增加。从各期限国债发行规模占比来看,当前30年期国债发行规模占比已达13%。

“在30年期国债发行规模明显放量的情况下,30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就弥补了超长期限国债缺乏期货风险管理工具的局面。”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朱金涛表示。

数据也显示,到2022年末,我国30年期国债期货可交割国债存量达1.65万亿元,高于2年期和5年期国债期货同期可交割国债存量。

而在30年期债券的各券种占比中,国债和地方债占比则达90%以上。“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后,一方面就可以帮助一级市场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提高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另一方面也有望提升超长期债券的活跃度,并提高一级市场投资者的承接意愿,进而降低财政融资成本。”广发期货的分析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从境外市场运行实践看,30年期国债期货自上市以来,一直也是全球成交较活跃的品种之一。

“从现有国债期货的持仓变化来看,国债期货上市之后持仓量呈现整体稳步增加的趋势。”朱金涛表示,按过去一年来各期限国债期货的持仓规模,对比可交割券规模的比例来预估,3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之后,市场的单边持仓量有望达到10万到14.7万手。

责任编辑:584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