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将于3月4日、5日开幕,全国政协委员、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今年关注的点是“三孩”家庭住房、妇女权益保护和新基建等议题,她提交了6份提案。
6份提案分别为《关于加大“三孩”生育政策支持的建议》《关于强力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建议》《关于对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提高投资精准性和有效性的建议》《关于调整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延长执行期限的建议》《关于完善公共资源“跟人走”,持续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的建议》及《关于为大湾区内长期驻粤港澳居民提供疫苗便利化接种服务的建议》
建言1:加大对“三孩”家庭住房支持
当前,养育孩子成本高昂、住房压力大、生育福利欠缺、职工家庭时间精力有限、无人帮带孩子等问题困扰着育龄女性,她们面临的社会压力、经济压力、精神压力等愈加繁重,生育意愿低迷。特别是职场女性往往身兼数种角色,既要工作谋生,又要照顾孩子和家庭,十分不易。
为破解低生育难题,翟美卿建议:进一步强化适龄女性的生育权益保障,打通影响三孩生育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各方面增加社会保障,减轻妇女生育负担,让有生育意愿的适龄群体“生得起,养得好”。
翟美卿提出,为三孩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指标,或给予相关家庭住房补贴,减轻住房压力。同时,也能一定程度促进房地产业复苏,增加就业。
建言2:加强对“新基建”统筹规划
我国新基建在疫情冲击下呈现逆势增长的喜人局面,但由于新基建投融资规模差异化、主体多元化、运营市场化等特点,导致新基建投融资面临“谁来投”“怎样投”“钱哪来”等不少问题。
翟美卿称,新基建具有较大技术迭代风险,传统投资主体投资新型基础设施面临限制。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政府隐性债务和非标融资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量投资受限。另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盈利模式存在不确定性。
对此,翟美卿建议加强对“新基建”的统筹规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区域特色和承接能力,有序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型基础设施与服务。“发挥政府资金对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发挥市场力量,拓宽资金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建言3:强力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行为
对“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本身及调查过程中暴露出的拐卖、虐待妇女等犯罪行为,以及基层治理中的诸多短板等问题仍然存在。翟美卿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继续强力实施打击拐卖妇女犯罪行为,同时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翟美卿表示:一是对拐卖、虐待妇女的恶行坚持“零容忍”;二是在全国持续开展打击拐卖人口犯罪专项行动,从源头上减少拐卖人口犯罪的发生;三是落实责任制,确保国家的反对拐卖人口行动计划能够真正落实执行,防止流于形式;四是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及效能,堵住基层组织失守漏洞。
建言4:完善公共资源“跟人走”
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缩小,公共服务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然而,我国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与分配不均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翟美卿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是加快转变财政资源的分配方式。在当前公共资源要按照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的政策要求下,财政资源的分配方式要更多考虑人口流动的因素,转移支付等资金的分配要进一步实现“跟人走”,增加外来人口较多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同时加大对财力不足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完善居住证制度,落实并扩大居住证持有人在城镇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常住人口全覆盖。住房保障方面,要扩大共有产权住房、公租房等供给规模,在重点产业园区和新建成城区按常住人口规模配建公租房,做好城市外来常住人口住房保障,逐步实现外来常住人口与户籍居民同等的住房保障。四是强化外来常住人口信息网络系统管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人口服务效能。
建言5:调整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
近年来实施的一系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支持和促进了最基本社会经济细胞小微企业的发展。翟美卿表示,这有力地配合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激发了广泛的市场主体的运营活力,对繁荣民生、搞活市场经济以及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同时,相应免税以及低税负措施也促使小微企业极大提升了纳税遵从意愿,某种程度上也拓宽了税基,并未造成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
翟美卿建议,为更有效地发挥该优惠政策的威力,可将现执行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政策执行期延期两年,同时提升免征增值税销售额标准至300万元,并实施季度申报。
建言6:为大湾区长驻粤港澳居民提供疫苗便利接种
目前,大湾区三地疫苗监管体系和疫苗种类、免疫程序的不同,成为资源要素流动、便捷交流、协调发展的不小障碍。
根据“湾区社保通”的数据,目前在粤长期工作和居住的港澳居民达53.8万人,2019年深圳边检总站出入境更是高达2.4亿人次。在如此规模的湾区融合发展中,免疫接种却成了在粤工作生活的香港澳门居民的烦恼。
翟美卿表示,为实现大湾区内协调包容发展和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便捷高效流动,建议以疫苗先行先试作为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突破口,为住粤的港澳居民提供就地接种港澳使用的疫苗服务,最大限度提供工作生活便利。
翟美卿建议:第一,住粤的港澳居民按照香港澳门的免疫规划要求,在粤就地接种港澳使用的疫苗。第二,在湾区内优先引入涵盖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的联合疫苗以及预防重大传染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疫苗,例如预防乙肝、百日咳、流感等疫苗。第三,加强拟引入疫苗的真实世界研究,所得数据可作为国际疫苗在内地注册上市的重要依据,进而加快创新疫苗在内地上市。第四,优先引入创新的多联疫苗、多价疫苗,促进内地疫苗企业研发创新和产业升级。
翟美卿说,优先引入在香港澳门上市的创新疫苗为在粤长期工作居住的港澳居民服务,将极大刺激内地疫苗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升级和做大做强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