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归侨见证侨场变迁:从荒山野岭到高新园区

中国新闻网
2022-06-06 13:33:14

【同期】越南归侨 邓日辉

特别是在我们祖国的改革开放这个大潮里面,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同行者,更是受益者。

【解说】画面中的人叫邓日辉,他是一名越南归侨。1978年,他携带家眷回到祖国,被安置到国营广西来宾华侨农场工作生活。在归国的数十年中,他见证了华侨农场从荒山野岭到高楼大厦的变迁史。近日,他向记者讲述了华侨农场变迁的故事。

【解说】邓日辉回忆,1978年他在华侨农场第十二生产队工作,当时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没有可耕之地,目之所视皆是荒山。住的地方是用油毡和竹篾搭建而成的。经过归侨们的努力开垦,80年代初,第十二生产队开辟了600多亩耕地,种上了柑橘。

【解说】邓日辉告诉记者,他最苦的时候,一家六口分居在总面积约三十平方的小房,生活过得简陋且清贫。

【同期】越南归侨 邓日辉

当时我们的生活还是比较困难,我6个人54块,那一个人一个月就是9块,那平均就是(一个人)3毛钱一天那个生活费。

【解说】据了解,来宾华侨农场成立于1960年,是国家安置归难侨的生产和侨务工作基地。1960年-1978年间,先后安置了印尼、印度、越南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共5000余人。

【解说】广西来宾华侨农场场长唐国强告诉记者,农场的前身就是一个安置归难侨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华侨农场长期以来比较封闭,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社会负担沉重,以致造成农场连年亏损,甚至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的工资都无法正常发放。到2000年的时候,农场职工的生活水平已明显落后于周边乡镇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期】广西来宾华侨农场场长 唐国强

原来周边的群众通过种植甘蔗,他的“甘蔗楼”各个方面拔地而起,那他们原来的(房子)已经变楼房,我们还是比较低矮破旧的瓦房,所以讲我们就已经明显感觉到我们已经远远落伍于周边的乡镇。

【解说】2010年,来宾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深化来宾华侨农场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来宾华侨农场实施“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改革,使农场职工由从事农业向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转变,从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变,生活模式由农场向城镇转变,过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享受了城市的公共服务。当年的荒郊野岭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建成来宾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福美新材料、恒达电机、铭磊生物制药、中沛电子等一批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

【解说】来宾市辖区内的三个华侨农场,结合各农场的特点,实施“一场一策”系统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期】广西来宾市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 黄维春

比如我们(来宾)迁江华侨农场实施的是工业化模式,来宾华侨农场(实施)的城镇化模式,(来宾)凤凰华侨农场(实施)的现代特色农业模式,(改革)促进了华侨农场经济、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如今的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侨胞安居乐业。

【解说】79岁的邓日辉谈起如今生活变化,直言不敢想,他从未预料到有今日的幸福生活。

【同期】越南归侨 邓日辉

现在我也有房子啦,这个是国家给的,一个人口就40平米,现在我有200平米的住房,小车是我仔买的。当时都不敢想啊,不敢想有今天那么好的居住环境,以前讲有钱买一部摩托车算有本事了,现在家家有小车。

陈沿佑 王易 广西来宾报道

责任编辑:354
热点新闻

深圳热点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