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1日,在湛江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届职工子女暑期爱心托管班正式开班。(8月2日《湛江日报》)
让孩子们怎么过暑假,是这些年来困扰着很多家长的难题。孩子放假了,家长却没有假期,孩子监管就会形成“真空期”。为了解决暑假期间双职工家庭子女无人看护、工作与孩子无法兼顾的实际困难,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办了首届职工子女暑托班。令人欣喜的是,今年8月1日,广东医附院第二届职工子女暑托班开班,把这一探索坚持了下来。另一边厢,令笔者稍感意外的是,这种工会爱心托管班并没有再多一个例子。结合身边实际来看,也没有听说爱心托管班的新鲜事。
广东医附院能继续把职工子女暑托班办下去自然值得点赞,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别的企事业单位不办爱心暑托班?是职工没有这方面的托管需求?还是在开办暑托班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于是打了“退堂鼓”?
从媒体报道的外地企事业单位实践来看,很多时候基层工会不是不想办暑托班,而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资源,不敢揽这个活。所缺的资源,有的是场地之类的“硬件”,而更多则体现在照顾人员的“软件”上——单位里的工会人员去照顾小孩子们了,那他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又怎么办呢?再者,照顾孩子并不容易,照顾人员同时需要担负防疫、饮食等安全责任。于是,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还有些企事业单位,符合托管条件的职工子女并不多,考虑到场地成本等因素,干脆就不办。也有部分职工虽然有托管孩子的需求,但孩子却不符合托管条件。比如3岁以下的婴幼儿,大部分爱心暑托班是不接收的。因此,女职工在休完产假到孩子3岁这一段时间,不仅暑假,就是平日里把孩子托付给谁都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有些暑托班,并不能真正满足职工需求,最终成了鸡肋般的存在,久而久之就办不下去了。
针对上述两种实践中常见的困难,有些地方的工会开展了创新探索。比如广州海珠区总工会,就建立了职工子女托管托育机构资源库,优选专业托管机构入库,供全区基层工会选用,并搭建双方对接的平台。这也相当于“团购”专业托管机构的服务,在整体推进上更有优势。有的工会则是与社区联手,探索“社区—工会暑假托管”模式,即以社区为主体向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职工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务。这一方面有利于“就近托管”,而且社区能把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体育场馆、文明实践中心等场地充分利用起来,甚至可以与学校合作,借用校园资源,另一方面还可以组织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来做管理与服务,一举解决了“硬件”与“软件”欠缺问题,暑托班安全性也大为提高。
期待有更多企事业单位、爱心团体等能积极参与探索,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实事求是地把暑托班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