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湛江市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今年,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的主题,精心组织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集中履职。(据8月22日《湛江日报》)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代表人民,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升人大工作成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但难就难在,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回顾今年“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一个“心”字尤为亮眼。
今年,湛江市人大常委会用一波“走心”操作,找到了人大代表作用转化的方程式——把群众的“心上事”,变成代表的“上心事”。
群众遇到“急难愁盼”,往往有“心头大石”之感,压得人寝食难安。这样的事,便是群众的“心上事”,自己往往无计可消除。“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群众解决“心上事”,人大代表责无旁贷。而要把群众的“心上事”办好办实,关键是要从“心”出发,做到“上心”,即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用“心”去办。
将“心上事”变成“上心事”,可不是把两个字换个位置那么简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在转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推动代表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让代表做问需于民的“知心人”。要为群众解决“心上事”,首先就要做到问需于民,弄清楚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湛江市人大常委会的精心组织和推动下,“全市97.1%市、县、镇班子领导的人大代表参加主题活动”。“头雁”领飞之下,湛江交出了“主题活动期间,全市组织开展代表活动1756次,代表参加活动12371人次,121个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开展活动336次,1170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1406次,15个网上联络站开展活动14次,共接待群众5290人次”的“硬核”数据。这也成了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的一个缩影。正是通过扎实地问需于民,人大代表成了群众的“知心人”。群众心上压着怎样的“大石”,自然一清二楚。
让代表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问需于民,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不仅为代表履职提供了重要载体,还推动了代表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探索。人大代表成了职能部门与群众之间的一座桥,通过监督落实、深度参与,有效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更为关键的是,在这过程中,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代表在心中厚植了“以百姓心为心”的为民情怀。对于人大代表而言,以百姓心为心,做群众“贴心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就打通了把群众“心上事”变成自己“上心事”的“转化通道”。“上心”,不仅是把“心上事”放在了心上,从本质上说,更重要的是把“群众”放在了心上。
让代表做办事利民的“暖心人”。解决群众“心上事”,光“上心”还不够。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干在“实”处、落在“事”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办好每一件利民之事。从报道中的事例可以看到,“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聚焦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单”变成代表履职的“任务单”,再把“任务单”变成问题解决的“成绩单”,形成了“收集问题、调研反映、跟踪监督、解决销号、跟踪问效”的闭环。“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958条,目前已解决1076件,解决率超过55%,剩下的大部分已转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这就是湛江各级人大代表合力交出的“成绩单”。用代表的“履职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代表成了群众的“暖心人”。
群众的“心上事”,就是代表的“上心事”——在这“走心”的转化中,人大代表的作用得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彰显,各级人大肩负的使命也得以实现。期待“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能继续出新出彩,探索形成独具湛江特色的“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