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9月14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湛江少年交警队集中劝导日活动。(9月15日《湛江日报》)
交通出行,是与民众切身相关的民生问题,也是评价一地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准。日常频频出现的不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行占道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恰恰反映出部分人没有把交通规则放在心上。相比起一次“轻微”的交通违规,这种认识上的“不重视”“不在乎”更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文明交通是规则意识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相互理解和体谅,尊重并遵守社会秩序,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要全方位改善提升湛江交通出行情况,必须在文明交通意识的培养与重塑上发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近年推广的“少年交警队”,不失为一个值得关注的办法。
去年9月,湛江成立首批11支“少年交警队”。又逢开学季,今年的少年交警队集中劝导日活动也于日前启动。其实说起“少年交警”,国内很多城市很早以前就开始探索这种新颖的模式,深圳更是早在1985年就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支穿制服的学生交通安全队,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城市道路交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年实践也表明,“少年交警”在培养民众交通意识、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组建“少年交警队”、培养“少年交警”,本质上就是树立文明交通的榜样。系好青少年第一颗“法治扣子”,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组建“少年交警队”,就是众多方法中较为生动、有效的一种。通过在学校、班级之间挑选“少年交警”,本身就起到了很好的交通法律法规宣讲作用。争当“少年交警”的意识在青少年儿童中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遵守法规、文明交通意识的萌生。而其背后,通过“小手拉大手”交通普法,以学生带动家长,家长影响家庭,家庭推动整个社会,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良好氛围。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
其次,“少年交警”上街“执勤”,也是一堂文明交通的“公开课”。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学校周边交通出行存在短板与不足。尤其是上学、放学人流量高峰期,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复杂,容易出现塞车、逆行等情况,危险系数大为提升。近年来,交警部门通过推动“警、家、校”联动模式,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保驾护航。而“少年交警”在校园周边“执勤”,则进一步深化了“警、家、校”模式,更容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强化文明交通意识,促进道路交通安全。而且,“少年交警”的劝导及以身作则,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也比传统刻板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少年交警”有望成为一个突破点,通过走进更多学校,创新更多模式,组建更多“少年交警队”,继而使文明出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最后,交警部门和学校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一步放大“少年交警”的教育引导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配合交警部门,大胆地对“少年交警”的“执勤模式”进行创新,打造有湛江特色、校园特色的“少年交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