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痧是怎么回事?
出痧的本质是在刮痧后,皮肤下的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小出血点,中医称为叫痧。从中医来讲,痧相当于治疗的病理产物。刮痧主要是用刮痧板或者梳子、勺子等,在人体的表面涂有介质的情况下来回地刮,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刮痧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瘀滞的病人,刮痧可以活血化瘀,对于体内有火 有毒的病人,刮痧可以泻火解毒。刮痧要求刮完后出痧,这是掌握力度的原则。若刮痧后,皮肤表面没有变化,说明病人没有以上疾病或者刮痧力度太小,可加大刮的力度。倘若加大力度后,仍没有痧,可能病人没有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必要再进行刮痧治疗。
刮一次痧能排多少湿气?
刮痧是一种外治之法,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用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手法,蘸取一定介质,在人体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通络,祛风散寒除湿,调节气血等功效,以促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人体内环境等。
湿气的排出有多种途径,如可通过二便、呼吸、毛孔汗液等方式排出,具体排出的量是无法评估的;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体内湿气轻重程度的不同,刮痧后个体反应不同等,导致湿气排出的量也是无法评估的。
刮痧排湿气,对于体内湿气轻微者,选择刮痧将体内湿气排出体外,可运用合适的刮痧手法,一周刮痧一次,刮痧1~3次后,通常可将体内湿气祛除;体内湿气重者,脉络不通,选择合适的刮痧手法,2~3天刮痧一次,遵照医嘱同时配合艾灸、药物调理等,祛除体内湿气,达到人体气血调和,阴阳相对平衡即可,不必纠结于每次排出湿气具体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