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位于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降雪比往年少,但昆仑山上的积雪依旧。比起往年,体感温度还要冷。
(资料图)
元旦过后,昆仑山下滴水成冰。本报记者来到山下的尕斯中南区,一下车,寒气扑面而来,口罩没几分钟就结了冰碴子,和哈气混为一体贴在脸上,眼睛是脸上唯一温暖的地方,但也得用点力气才能扒开睫毛上的冰珠子。
地面返出的盐碱,透着湿气,让山下仅剩不多发黄的芦苇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为加快勘探开发保障步伐,中国石油西部钻探青海钻井公司新增的30钻机运送到了这里,各种零配件差不多有上万件。50555钻井队应运而来,16名员工和驻守现场的监督常鹏飞,在队党支部书记李军华协调下,一丝不苟地组装着全新装备。
记者跟随常鹏飞在安装现场巡回检查。松软的盐碱滩,深一脚浅一脚的艰难前进,高寒缺氧,没走多远就累得气喘吁吁。走在前面的常鹏飞紧盯着现场的一举一动。看着落下了一截的记者说:“躲躲?来到板房发现比屋外还冷,还是动起来吧!”
于是,记者跟上他的步伐问道:“你不冷吗?”
“习惯了,练出来了。”谈笑间,他朝井架主体方向走着。
为了让“屋里”尽快热起来, 同行的装备科李国鹏一边指着现场一边说:“温度太低,柴油结蜡,板房里没办法供暖,我们正想办法解决,让大伙少受冻。”
在安装过程中,大家对照说明书,一个组件一个组件地比对,一个插头一个插头地测试。李军华带领队员,四个人在“躺平”的井架间各自“站位”,这时的钢丝已经冻得有点“钢棍”的感觉,几个人通力配合,冻到麻木的手依旧得像拿绣花针一样,一个螺钉、一根绳索……一点点地将一套庞大复杂的系统组装、连接……“这会钢丝绳冻得硬邦邦的,安装的时候千万不能‘拧巴’,不然后患无穷,要一点点细心卡点,抢时间可要不得,今早这边气温是零下23摄氏度,还好明天预报温度是零下20摄氏度,能暖和点……”常鹏飞手指的方向,大家正铆足劲忙碌着,寒风一吹,冷入骨髓,脸上像刀割一样,以“动”制“冻”是最好的办法。随着大家在现场不停地调整、攀上爬下,全然没有注意,此刻寒风席卷着尕斯湖面,岸边的气温骤降,滴水成冰。
寒冬的昆仑山下,供电系统,循环系统动力系统……整个钻机步步精心“穿针引线”。冬天的紫外线透过云层、寒光的映衬下,大家互相交流时“吞云吐雾”,呵气成霜。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桶桶机油送到了井场,大家迅速各司其职,最后汇集一处让送来的物资进入了机房“心脏”。
“明年尕斯油田急需30钻机,我们把冬天的时间利用起来,钻机组装到位,春节后就能马上就位新井,为油田投产争取时间……”李国鹏介绍,过去一年,青海钻井公司在保障油田增储上产中推进提速提效,单机作业效率提高了23%。这个冬天,20多支队伍打破冬休惯例,坚持高起点、快节奏,全力在加快千万吨规模综合能源新高地建设中打响油气生产主动仗。
越是艰难越向前。此刻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明媚,驱散寒冷的是高原钻井人一心加油干的拼劲,他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诠释着“端牢能源饭碗”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