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焦点】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健全机制、紧密联动 多方协同形成齐心育人合力(倾听)

人民日报
2023-02-09 09:56:36

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近日,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

各地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开设“父母大学”,打造家庭教育服务品牌;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针对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具体指导;社区开办“隔代教育”主题讲座,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目前取得哪些成效?如何破解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协同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怎样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记者进行了采访。

学校主导——

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提升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

“平时我脾气比较急,听了学校的家庭教育讲座,我认识到倾听孩子心声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怎么跟孩子沟通。”今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开展了寒假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三年级学生家长潘女士一边听一边记,收获满满。

如今,越来越多家长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获益。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积极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体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着力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近日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其中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及时沟通学生情况、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用好社会育人资源,提出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等。“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切实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说。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积极打造“泉家共成长”家庭教育服务品牌,制定标准、搭建资源平台,并鼓励各校探索创新。“我们开设了‘父母大学’,将学生心理健康、生涯发展等内容融入家庭教育课程,目前已有近两万名家长完成课程。”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发展部主任于莉介绍,课前老师们会通过调查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家长需求、完善课程内容,“希望带给家长们‘一学就灵’的家庭教育方法。”

“以前,我对孩子期望过高,自己性格也有些强势,有段时间和孩子关系很紧张。”高三学生家长李女士坦言,学校的“父母大学”帮了自己大忙。“《爱的表达》《陪伴花开》……每次课程我都认真学习,按老师教的理念调整自己的沟通方法。现在,孩子有心里话也愿意跟我说了。”

如何针对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具体指导?上海市中小学实施全员导师制,编制家校沟通指导手册等,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山东省潍坊市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岗位,按照一定的师生比例配备,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潍坊高新双语学校教师张新宇就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经常对家长进行一对一指导。“每当帮助家长解决育儿困惑时,我都会强烈感受到教师的荣誉感、助人的幸福感。”张新宇说。

家长尽责——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意见》明确,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引导子女体验社会。

在主动协同学校教育方面,记者采访了解到,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主动参与家长委员会有关工作,已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

“家长们对家委会的参与热情很高。”明强小学学生家长秦安说,上学期,明强小学家委会通过调查问卷,向全校家长收集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困惑。“我们对5000多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提取关键词,了解不同年级的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学校后续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也基于家长实际需求开展,很有针对性。”秦安说,家委会是协同育人的桥梁,既为学校提供建设性意见,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交流学习家庭教育经验。

在明强小学,“爸爸教育”也是一个特色。学校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家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以妈妈参与为主,存在“爸爸缺位”现象。为此,学校注重营造全家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氛围,推出特色项目,增强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力。

不久前,明强小学教师黄庆庆在班上开展了“爸爸的健身房”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创编亲子游戏、锻炼身体。“这次活动爸爸们唱主角。我和孩子一起游戏、运动,鼓励孩子勇于尝试、迎接挑战,在互动交流中增进了亲子关系。看到其他爸爸积极参与,我也很受鼓舞。”学生家长张俊平深有感触。

“如今,家长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主动协同学校教育的意识越来越强。”明强小学校长姚凤说。

社会支持——

强化社会教育资源供给,营造协同育人工作格局

“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同育人,要解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学校教育资源‘一条腿长’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两条腿短’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张志勇说,强化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当务之急。

在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方面,《意见》要求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前不久,青岛市市北区启动了“家庭教育指导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在街道、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北区延安路街道上清路社区居民王妮娜,在社区聆听了“隔代教育”为主题的家庭教育指导讲座。“现场有不少孩子的爷爷奶奶参加活动,课程很接地气。”王妮娜说。

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有利于为学校和家庭开展活动提供便利。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注重集聚校内外资源,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共同育人的大环境。该校党委书记陈宏观介绍,学校与属地街道社会实践基地签约,组织志愿服务,既为社区贡献力量,又让学校每一名高中学生都能够高质量完成志愿服务课时要求。

在工作目标方面,《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政府对协同育人工作的统筹领导更加有力,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意见》要求,要强化专业支撑,推动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团体开展协同育人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理论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并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师范生培养和教师业务培训重要内容。此外,各地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大力营造全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304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