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 赋能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

今日热点网
2024-07-29 21:52:53

2023年12月,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

广西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连接大湾区与东盟国家的重要桥梁,地理位置优越,沿海、沿江又沿边,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有助于充分发挥广西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广西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

2024年5月21日至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出席“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2024香港推介会”系列经贸活动表示,广西代表团访问香港,加强与香港对接合作,积极融入大湾区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不仅是广西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数据要素重要作用,以战略管理的时空大数据工具,打造交通物流、商品流通、数字单证互认、人员往来流动的一体化支撑台,构建动态、灵活的产业合作框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时空协同,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链条,提升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决策科学性,提升产业集群的协调性、竞争力和整体效益,促进大区域的协同发展,赋能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进而更好地将广西建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进一步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的概述

(一)战略管理理论概念和理论

战略管理是指组织在动态和复杂的外部环境中,根据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确定长期发展方向,制定有效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并统筹计划执行和监控评估的一系列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战略管理包括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分析、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评估、明确竞争优势及定位、确定战略目标、设计战略方案、实施战略行动、持续监测和调整等环节。战略管理的核心是旨在帮助组织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提高绩效和创造价值,以实现组织长期持续发展目标。

战略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最初受到了军事战略思想的启发,即将“战略”从军事领域引入商业领域并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后的结果。其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出现,主要集中在战略规划和长期发展计划方面。

现代阶段:70年代开始,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适应性和竞争性战略。

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理论逐渐走向全球化视野,强调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全球市场布局和多元化战略。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趋势进一步深化战略管理理论发展。

(二)时空协同概念与实践

时间和空间是社会经济活动存在的基本形式,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和富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成员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程度, 也取决于其经济时空结构的构建水平。

时空协同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资源、信息和人力,实现跨地域、跨时区、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时空协同体现了信息时代下的协同工作方式,强调通过技术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创新,将分布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资源、人员和信息整合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决策制定和推动创新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中国、智慧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了时空信息的一体化应用;同时,新的时空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时空一体化时态数据库和时态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逐步完善,使得时空协同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时空协同实践发展快于时空协同理论,这一现象在许多领域都较为普遍。时空协同实践是指人们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通过不同时间和空间距离下的协同合作,以达成共同目标。与此相对应,时空协同理论是对这种协同现象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化的产物。理论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研究验证,才能够得出完备和深刻的结论。而实践是检验理论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可以发现理论的不足之处,从而推动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时空协同实践的快速发展往往会促进时空协同理论的更新和完善,使其更好地适应实践的需求。

(三)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是指通过整合战略规划与执行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使组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包括具体的时间周期和地理位置)中保持竞争优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范式。其核心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有效的统筹信息共享、资源协调和能力发展,确保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方法包括建立信息共享台、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和推动跨部门协作等。

在时间维度上,强调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和动态调整能力,不仅对未来发展趋势有准确的判断,制定远景目标和阶段性战略,同时还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对战略进行评估和调整,保持战略的持续性和适应性;在空间维度上,强调战略执行的因地制宜和动态调整,由于不同区域的文化习俗、政策法规、资源禀赋等差异,组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总体战略进行分解和细化,形成有针对性的本地战略方案,同时注重跨区域的资源整合,实现整体战略的协同统一。因而,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体性。强调战略管理和时空协同的整体性,通过系统思维整合不同层级和部门的战略与行动。

二是协同性。强调各部门、各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合作,避免孤立和分散,提升整体效能。例如,通过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三是动态性。关注战略管理过程中的动态调整,及时响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战略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例如,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动态变化,灵活调整战略和资源配置。

四是实践性。通过创新实践,不断优化和改进战略管理方法和协同机制,保持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 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为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种系统性、前瞻性和动态性的新模式。不仅是对传统战略管理的补充和改进,更是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创新,提升组织在复杂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帮助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二、广西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的优势和功能定位

广西北部湾面向东南亚,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出海口,与越南接壤,具有重要的地缘经济和战略位置,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门户。北海、防城港和钦州等港口是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与东盟国家的交通联系紧密;广西拥有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和航空枢纽,高速公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铁路网发达,特别是南广铁路、贵广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提升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水陆空对接顺畅的交通互联水平,基本构成了区域互联互通的立体综合交通网。

广西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的铝、锡、锰、铅、锌等,储量和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铝土矿储量居国内首位,铝加工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丰富,是中国主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水资源充沛,河流密布,以珠江水系为主,为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水电和水运行业运营良好。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糖料和水果生产基地;畜牧业和渔业发展迅速,养殖业种类丰富,水产品产量高;广西是中国最大的糖业生产基地,甘蔗种植和制糖工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广西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了多项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漓江流域的保护与治理,成为中国生态保护的典范;广西山水秀丽,拥有桂林山水、北海银滩等著名旅游景点,桂林漓江、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广西近年来不断大力度推动应用数字技术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构筑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东盟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了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中国-东盟跨境旅游服务台、北斗应急救援服务等开始运行,中国-东盟跨境支付体系等一批面向东盟的跨境台已实现跨境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等业务。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节点,广西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台。

、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为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提供数字化新工具

(一)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为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化工具,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广西的区域竞争力,实现高效协同和产业升级,还能推动创新发展、优化决策支持、增强区域融合和推动绿色发展。

1、提升区域竞争力。数字化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分析市场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从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例如,时空协同技术与“SWOT分析法”融合应用,用于评估发展规划或项目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时空协同技术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动态,预测未来的机会和威胁,并模拟不同战略的潜在效果,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种结合应用不仅可以显著提升SWOT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帮助企业或组织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更加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从而更好地理解自身及其所处的环境,制定更有效的战略,提高竞争优势。

2、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集聚。通过数字化新工具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企业间高效协同,推进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时空协同技术与产业集群战略理论结合,通过时空分析和技术赋能,促进产业集群协同,提高各企业之间的协调和互助,共同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形成更强大的竞争优势,并打造出具有高度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3、优化决策支持。数字化工具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少决策风险。

4、增强区域融合。数字化工具帮助实现交通、物流、信息等方面的无缝连接,增强区域一体化程度,推动协同发展。

5、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智能监控和管理系统,可以更好地控制污染、节约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为打造生态宜居的重要战略腹地提供保障。

(二)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的数字化工具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和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这些工具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决策科学性,还能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为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提供有力的支持。

1、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和政府进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物流路径优化以及区域发展的科学规划,增强时空协同的效果。

2、大数据分析台。大数据分析台通过收集和处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包括市场数据、客户数据、生产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优化生产流程以及实施更有效的战略管理。

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主要用于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预测模型。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精准的市场预测、风险评估和智能决策支持,提升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4、云计算与存储。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存储解决方案,支持企业和政府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实时分析。这有助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信息的快速共享,提升协同工作的效率。

5、物联网(IoT)。物联网技术通过将设备、系统和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对于制造业来说,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城市管理来说,可以通过智能交通、智能水务等系统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6、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提供了一个安全、透明的记录和交易系统,应用于供应链管理、金融交易等领域,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提升协同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7、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物理实体的数字模型,实现对实体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对于制造业、城市管理等领域,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增强对复杂系统的控制能力。

8、智能决策支持系统(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建议。通过实时数据监控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评估风险,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9、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现代ERP系统结合了时空数据分析和战略管理理论,整合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包括财务、供应链、制造和人力资源,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和信息共享,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业务数据,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需求,制定战略规划。

10、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协调和优化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交付的整个供应链流程,提高效率和响应速度。

11、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CRM系统通过分析客户行为数据,帮助企业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和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些系统整合了时空数据后,可以提供更精确化、个性化的客户体验和更有效的市场推广。

四、赋能广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的对策与建议

(一)打造区域交通物流时空大数据服务台,提升战略腹地的通达

2021年10月,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使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台架构下,通过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化工具,整合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的信息,打造区域交通物流时空大数据服务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时监控交通流量,预测交通需求,合理分配资源,确保各种交通方式的高效协同。

区域交通物流时空大数据服务台的建设将推动大湾区与广西之间的铁路、公路、水路等货运单证电子化和共享互认,实现全程可监测、可追溯的“一站式”物流服务,促进交通与物流运行的深度融合。通过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台更好优化物流节点布局,提升物流运输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物流园区的集散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通过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化工具应用于交通方式整合,显著提升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连通性,促进人员、货物和信息的流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一台将为区域交通物流的高效运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助力战略腹地的通达性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构建区域产业数字化协同台,促进广西与大湾区企业的对接与合作

一是区域产业数字化协同台建立,促进产业合作。运用战略管理理论,构建动态、灵活的产业合作框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时空协同,提升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二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区域产业数字化协同台,优化广西与大湾区产业布局,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效益和协同性。

三是建立产业联盟。鼓励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运用区域产业数字化协同台促进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高效对接,提升整体竞争力。

四是开展产业化应用示范。结合时空协同实践,推动各类主体合作,利用数字化手段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五是利用广西产业优势。发挥广西在冶金、汽车等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和食糖、水果等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通过数字化战略管理工具,提升这些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六是加快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利用时空协同管理实践,有序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区域产业数字化协同台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境、跨区域产业链和供应链,推动产业的高效协同和持续发展。

(三)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台,推动战略腹地技术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

通过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化工具,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台,整合广西与大湾区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资源和创新成果,实现资源共享和高效配置,促进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创新,提升整体创新水平。

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台的建设将推动大湾区与广西之间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一是利用云计算和远程协作技术,使不同地理位置的科研团队能够实时共享数据、资源和研究成果,开展联合攻关,提高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率。二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科技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和技术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为创新决策提供支持,帮助科研机构和企业分析市场需求、技术路径和研发风险,优化创新战略,降低研发风险。三是提供精准的科技金融服务,支持初创企业和科技项目的发展,促进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四是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提供在线培训、技能提升和科研交流机会,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五是促进广西与大湾区以及国际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和人才,提升区域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区域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台有效促进广西与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协同合作,提升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激发创新主体的活力,全面提升战略腹地的创新力,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四)建立综合性数字化资源管理台,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过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化工具,构建综合性数字化资源管理台,完善土地、资金、人力等资源要素的配置和保障机制,确保战略腹地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供给和利用,提高资源效率,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数字化资源管理台的建设将全面提升广西在各类资源要素保障上的能力,确保战略腹地在资源供应、管理和利用上具备强大的支撑力,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一是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信息,实现资源的高效分配和实时监控,确保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高效性。二是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打造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原材料、产品和服务的稳定供应,提升供应链的可视化、透明化和高效性,减少物流成本和时间。三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水资源的实时监控和调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四是建设土地资源管理系统,整合土地利用、规划和保护数据,实现土地资源的动态管理和科学配置,保障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五是开发智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整合劳动力市场信息,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服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确保高素质劳动力的供应,满足企业和项目的需求。六是建立综合性的金融服务系统,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保障企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支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五)构建生态修复与环境监测管理台,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

通过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化工具,构建生态修复与环境监测管理台,实现生态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和保护,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修复与环境监测管理台将有效提升广西生态环境的精细化管理和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其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广西的生态环境进行空间分析,确定重点生态修复区域和环境监测点;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预测和模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战略。

第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功能,通过实时收集和分析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环境数据,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控工业排放和污水处理,实时收集和分析排放数据,确保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排放数据,确保数据的透明和可追溯性,加强环保监管。

第三,开发时空协同管理工具,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协调不同区域和部门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完善多部门、多区域的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机制,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第四,建设生态修复与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生态修复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控。通过卫星遥感和无人机技术,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精确评估和恢复,优化生态修复方案,提高生态修复效果。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机制,共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

第五,建立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促进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和资源化,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智能分拣和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第六,推广生态农业和可持续林业。通过数字化工具优化农业种植和森林管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促进生物多样性。

第七,建立公众参与台,通过移动终端应用、社交媒体等途径,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活动;提供环保知识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五、结语

战略管理理论与时空协同实践相结合模式,将在数字经济时代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赋能广西、粤港澳大湾区,利用数字化新工具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时空分析和技术赋能,实现政府、企业、人员间高效协同,推进广西积极融入大湾区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提高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盟之间广泛深入的协调和互助,促进产业集群协同、人员交流往来、经贸深化融合,共同提升整体发展能力和水平,真正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

联合国附属空间科技教育亚太区域中心特邀专家 黄绍滨

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会名誉会长  张俊雄


责任编辑:545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