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川陕革命老区打造地域特色“亮丽名片”

科技日报
2022-06-20 06:08:36

初夏时节,走进川陕革命老区这片沃土,触目所及是绿意葱茏的连绵群山,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红色气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四川广元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绿色农业,打造茶乡靓丽名牌;重庆城口依靠丰富资源,探索新能源产业;陕西汉中厚植绿色种养产业,让“天堑”变致富“通途”……

走过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川陕渝三地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绿色、低碳、特色产业,以红色精神为内生发展动力,红绿融合,让川陕革命老区焕发新的生机。

小茶叶带动大产业

走进四川广元市旺苍县,“红色旺苍 中国茶乡”的招牌映入眼帘,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1933年,川陕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在此组织并参加了一场重要的“木门会议”。2019年,木门会议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旺苍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打造“中国茶乡”的亮丽名片,让当年的革命老区靠一片茶园兴旺了起来。

旺苍县位于米仓山南麓,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明显,并且土壤富硒富锌,能满足茶叶在生长过程中较高的环境要求,是黄茶种植的最适区之一。

基于此,旺苍县积极谋划,大力发展黄茶特色产业,率先形成全国黄茶标准化生产与加工工艺“两规一标”,提高旺苍县茶产业影响力。

如今,旺苍县依靠茶叶种植,已建成四川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及四星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

“我们把茶园、土地、产业用房等入股到各类经营主体获取收益,还能靠务工、创业和茶叶销售增加收入。”旺苍县的村民说,茶叶种植提高了园区范围内农户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全县近1万人直接从事茶产业相关工作。

不仅如此,园区还坚持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并通过园区建设,使得农村人畜饮水、农业生产道路大为改善,农业机械及技术得到普及,农业农村生产环境大为改观,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

革命老区的新能源探索

在重庆市城口县蓼子乡骑龙村大面山,400余亩连片的光伏发电板,闪耀着科技光芒。

这里是城口与中广核新能源重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大面山光伏项目一期,项目投资1.4亿元,装机量达3万千瓦,去年年底正式并网发电,年产值可以达到1200余万元。

地处四川、重庆、陕西三省(市)的交界处,城口是川陕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口利用其资源禀赋的特点,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城口县年均日照可达1539小时,光资源总体属于三类地区,是重庆市新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据初步摸排,城口的新能源资源理论可开发量达到230万千瓦以上。得益于此,城口大巴山新能源基地项目已纳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城口县发改委副主任白伟说:“我们将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建设大巴山新能源基地。”

2020年以来,城口先后与中广核新能源重庆有限公司、重庆能投清洁能源公司、三峡新能源等签订了新能源开发协议,协议装机规模123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58万千瓦,风电装机65万千瓦。还规划抽水蓄能装机40万千瓦,整县推进屋顶光伏14万千瓦。

深山变通途 走上致富路

初夏,行走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红军路上,道路两旁的山坡沟壑间,或连片或星点铺着地膜的烟叶梯田在山间舒展。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从陕西汉中出发、一路通往川北苏区的线路,正是革命战争年代著名的“红色交通线”。

在山区群众的热切期盼中,这条老路开始了历时多次、多段的改造建设,并在2008年被正式命名为“红军路”。而今,昔日的一道道艰险已化作平阔通途,当地产的茶叶、腊肉、土蜂蜜得以顺利送出大山,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走进“红军路”沿线的回军坝村,连片的烟叶映入眼帘。

1996年,南郑区推广烤烟种植,小南海镇成为适生地之一,回军坝村独特的地理环境更是被划为核心区域。当地村民大力发展种植,现如今,全村4375亩土地种烤烟4240亩,今年产值将突破1200万元。90%的村民住的是楼房,近30%农户到城里买了房,这里的乡亲们农忙时回村里劳动,农闲时在城里享受生活。

回军坝村的美丽蜕变只是该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郑践行“两山”理论,立足平川、丘陵、山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厚植绿色种养产业,逐步形成生态茶园、优质烤烟、特色食用菌、畜牧养殖等七大优势产业带。

一路走来,从沟壑纵横到天堑变通途,从土坯房到小洋楼,从贫瘠土地到烤烟、茶叶、土蜂等遍地开花……一幅幸福美好生活画卷正在川陕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237
热点新闻

深圳热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2 SZONLINE(SZONLINE.CN) All Rights Reserved.邮箱:56 26 623@qq.com

粤ICP备18025786号-54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