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舞台后方的幕布上,罗密欧身死,朱丽叶悲痛欲绝,决然地持刀刺向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朱丽叶努力伸出手去,却仍然没能触到爱人的指尖。画面定格在这令人心碎的咫尺之间,指挥台上,范妮看准时机,有力地一挥手,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张力十足的音乐奔向了结尾。
一场独特的芭蕾视听音乐会日前在天桥剧场上演。指挥家范妮执棒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用现场演奏为“新现场”高清放映引进的实景芭蕾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补上了音轨。首演于1938年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国际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此谱写的音乐更是深受欢迎。音乐会现场放映的电影采用了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看家的肯尼斯·麦克米兰编舞版本,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原版配乐,由弗兰切斯卡·海沃德、威廉·布雷斯韦尔、马修·鲍尔、马塞利诺·桑贝等一众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明星舞者主演。借此,中央芭蕾舞团与英国皇家芭蕾舞团两支名团实现了特殊的隔空合作。
不同于一般的舞台实况录像,这部电影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进行了实景拍摄,它没有演员出场或谢幕的部分,无论镜头语言、叙事节奏或是画面质感,都无限接近传统认知中的电影,但音乐会的难度也因此增加了不少。观众或许很难直观地意识到,指挥家和乐团比平时付出了更多努力:电影剧情推进迅速,毫不拖泥带水,配乐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凑,普罗科菲耶夫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舞剧音乐被缩减到90分钟,这意味着芭蕾舞剧配乐的传统模式被打破。
一般来说,指挥家在执棒芭蕾舞剧时,必须兼顾舞蹈演员和乐池里演奏家们的状态。他们需要消化芭蕾剧目和曲目,把握人物和场景的意图,甚至要知道舞者可能会紧张、疲劳的地方,以便用音乐弥补不足。总之,舞剧中音乐和舞蹈之间彼此有机牵动,维持在能共同呼吸的频率上,但已经成型的电影并不等人,这个乐句也许刚刚演完,下一段剧情立即开始,留给乐手们调整的“气口”非常有限。一步错、步步错的道理,在这里被体现得尤为分明,只要一个点赶不上,后续的音乐也会完全乱套。
打击乐出身的青年指挥家范妮展现出了对节奏的精准把握,在她的带领下,乐团的“配音”几乎与电影画面逐帧吻合。即便有着大银幕的阻隔,作为中国芭蕾音乐无可争议的旗舰乐团,“芭交”依然展现出了对芭蕾舞和舞剧配乐的绝对熟稔和精准把控。在舞会等盛大场面中,乐团把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演绎得恢弘且张力十足,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于月下互诉思念、在晨光中别离等情愫幽婉的片段中,细腻动人的音乐进一步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也许,从前鲜少有观众专程为了指挥或乐团去看一部芭蕾舞团,但这场音乐会让更多人意识到,好的配乐、好的音乐家之于舞剧的重要性。(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