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万宁市北大镇唤醒“沉睡”土地 让“良田”变“粮田”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8月3日消息(记者 张野 通讯员 文贝)“我是党员,从我的先挖吧!”近日,在万宁市北大镇中兴村村民林尤汉家的农田中,挖掘机的作业声不时响起,田里的槟榔树被连根挖出,清理结束后,林尤汉将进行复耕复种,在田里种植水稻,让“良田”变“粮田”。
连月来,北大镇集中开展耕地撂荒及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百日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发挥党员联系群众机制作用,让党员当“先锋”,对全镇的耕地情况进行摸底排查、清理整治,带动农户整治撂荒地、清理“非粮化”,实现基本农田复耕复种,林尤汉便是“先锋”之一。
“槟榔赚钱多,以前大家也不知道耕地‘非粮化’的后果,所以很多农户都在农田里种了槟榔。”自参加全镇“百日行动”部署会后,林尤汉意识到在耕地里种植槟榔会危害国家粮食安全,于是,他提出先挖除自家农田里的槟榔树,做出表率,又拿着宣传单走村入户介绍耕地“非粮化”的危害,劝导农户复耕复种。
经过一番劝解和宣传,林尤汉所负责联系的农户终于同意挖除农田里的槟榔树,“我家和周边农户的3亩农田都种了槟榔,现在已经全部清理,以后我们会坚持耕地只种粮食作物,保护粮食安全。”忙了几天,总算完成了农田的清理整治,林尤汉颇有成就感。
“农田用于种植槟榔、果树等经济作物,能够给农户创收,所以让农户清理整治‘非粮化’耕地时,他们会存在抵触心理。”北大镇人武部部长傅力功说,为了让群众配合整治工作,北大镇提出“党员先行”的工作思路,通过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发动党员入户排查、实地测量,摸清现有撂荒地、“非粮化”耕地存量,标识耕地信息,建立整治台账。同时,从党员家庭的“非粮化”耕地开始整治,形成示范作用,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到“百日行动”中。
“对具备条件的‘非粮化"耕地,清理整治后按季节规律种植水稻、玉米、地瓜等粮食作物;对因缺水或流转不畅而导致撂荒的耕地,则种植用水较少的山兰稻,或采取转包、入股、代耕代种等方式引导土地流转……”傅力功介绍,北大镇在甄别土地性质和研判土地用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分期分批组织复耕复种,目前全镇已清理整治“非粮化”耕地153亩,推动180亩撂荒地种植山兰稻。
“我们将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撂荒地和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成效,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北大镇党委书记符阳阳表示要坚持“整治、复耕、巩固”三步走,在稳步推进复耕复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员、网格员等群体的力量,组建巡查工作小组,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加大宣传发动,常态化监督基本农田用途规范,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