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韩忠楠
2022年,奇瑞出口量已突破45万辆,同比增长67.7%,刷新了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记录。
2001年10月,奇瑞首批10辆“风云”轿车经天津港出口叙利亚,既实现了奇瑞整车出口的“从0到1”,也开创了中国轿车批量出口的先河。
如今,奇瑞在海外市场的销量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公司出口量已突破45万辆,同比增长67.7%,刷新了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记录。在日前举办的2023上海国际车展上,作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一哥”的奇瑞,更是吸引了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外宾观展、“打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实际上,不止奇瑞,过去20年,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品牌拾级而上,推动旗下产品“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参与竞争。特别是在汽车“新四化”大潮来临后,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中国车企出口的新增长点。
“走出去”要靠真技术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价格战四起,让不少整车企业倍感压力。面对竞争,部分车企主动跳出“内卷”,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布局。这当中,奇瑞汽车就是较为典型的代表。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奇瑞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45万辆,达到了45.13万辆,同比大涨67.7%,刷新了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的新纪录,连续20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这其中,有4个月出口超过5万辆。
今年一季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略显低迷的情况下,奇瑞汽车销量依然保持稳健水平,核心原因还是得益于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稳定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奇瑞控股集团销售汽车33.03万辆,同比增长44.1%。其中,奇瑞品牌销量23.81万辆,同比增长38.3%。出口方面,1~3月,奇瑞汽车出口17.2万辆,同比增长1.5倍。
业内人士指出,奇瑞海外业务的爆发,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20年坚持“走出去”战略的一次集中的成果释放。
奇瑞内部人士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公司的出海之路是从2001年起步的,首次出口只有10辆轿车,但此举却开创了中国轿车批量出口的先河。在此以后,公司以整车出口、CKD组装(组装出货)、合资合作及属地化研发生产等多种形式并举,逐步实现了从产品到品牌的全面走出去。
从无到有,从10辆到45万辆,奇瑞汽车是如何逐步获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和认可的?崛起背后还是依赖于产品本身以及产品背后的核心技术。
截至2022年底,奇瑞已经累计申报各项专利达到2.58万件,获得授权专利1.72万件,其中发明授权专利占37%,位居中国汽车行业前列。在这些技术的支撑下,奇瑞推出“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智能、银河生态”4大技术领域、15大核心技术,加速向全球科技公司转型。
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祁素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及过,奇瑞在进入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也建立了诸多研发中心,通过不断地研发,实现技术突破,进而赢得海外消费者信赖。
与此同时,在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大潮下,中国的核心技术也成为了推动中国车企加速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以电池领域为例,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大企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中国企业入围,累计份额超60%;而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方面,中国关键技术的掌握比例和市场化程度,也逐步领跑全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3%的自动驾驶发明专利来自中国,大幅领先美国(25%)、韩国(9%)、德国(9%)、日本(8%)等国家。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和出行总裁钟翔平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车企在海外发展,需要从“产品出海”向“价值链全球化”转变。
这意味着,在“新四化”浪潮之下,中国车企已不能将在海外卖车和出海之间划上等号,而是要进一步开启价值链全球化进程,通过技术出海、服务出海、品牌出海、生产出海等新方式,不断向汽车产业价值链深层延伸。
“掰手腕”时刻来临
今年3月底,欧盟成员国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从2035年起禁售化石燃料新车,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打开。
实际上,近年来,以上汽、比亚迪、长城、岚图、吉利、领克、蔚来、小鹏、爱驰、威马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均在加速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走出去,且将出口主阵地从欠发达国家市场转移到欧洲市场。
日前,极氪品牌正式发布了欧洲战略,宣布将以产品、直营模式、一站式服务三大商业支柱开拓欧洲市场,力争2030年成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领导品牌。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目前中国汽车的出海已不似从前,大家并不是简单地将车型在外海做推广,而是在产品定义阶段就从全球的角度考量。在他看来,单纯的整车出口模式并不可持续,中国车企要持续走出去,实现“产地销”才是常态。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奇瑞、长城、上汽等中国车企,已纷纷在海外投资建厂,核心目的就是为了中国汽车深度地走出去。近年来,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上,中国车企在海外的投入力度空前。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上海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腾讯联合举办的论坛上,TüV南德大中华区交通服务部整车线经理倪昌盛重点分析了上述问题。他表示,以德国为例,当车企计划整车出口至德国的时候,将会面临税收制度、无线传输设备法规、数据保护法规、召回制度、行业质保要求等一系列政策层面的挑战,只有做过充分研究以及准备后,车企才能在德国进行合规的售卖车辆及相关服务。
同时,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渐普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数据安全,也成为产业界高度关注的敏感话题。据悉,目前海外各个国家纷纷设立法律法规,以加强对汽车数据的监管。
以欧洲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为例,这份条例被业内称之为“史上最严格数据保护条例”,对疲劳监测、智能语音助手、车载导航等功能背后的个人信息,从车端用户授权到云端数据传输,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许多在中国较为成熟的功能,都无法满足上述条例的审核要求,而这也将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海进程。
提升抗风险能力
尽管挑战重重,但中国车企走出去几乎已成为了行业共识和大势所趋。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车企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全球化输出,均具备一定的优势。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随着中国汽车自主产业链的强大,中国汽车出海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元化。
的确,随着国产新能源车在产业链、技术、生产质量等方面的话语权增加,中国车企出海也将迈入新的阶段,现存的种种壁垒和挑战,将在这种产业链优势、技术优势面前逐渐消退。
同时,对于车企自身而言,也应该充分做好全球化的准备。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易投资促进部部长陈泓指出,中国车企要想实现高质量出海,需要做好全球化战略设计与市场进入考量,深化多环节协同合作,增强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汽车企业出海的抗风险能力,有业内人士指出,可以借助数字化系统,增强企业在海外适应变化的能力与抵抗风险的韧性。
具体来说,中国车企进军海外,首先是要确保基础产品能在当地市场高效、快速地部署。而有效的数字化工具,则可以助力车企高效分析、处理数据,快速开发上线应用,精准制定海外营销和运营策略,提升企业应对变化的敏捷适应能力,实现全流程降本增效。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面对海外严苛的数据安全审查,中国车企的合规管理搭建思路急需完善,将合规管理系统化,将合规要求融入开发设计环节等,包括云服务厂商也要在国际权威认证和标准接入方面有深入的布局,为中国车企在海外提供专业的合规支持。
责编:陈英
校对:王锦程
声明:以上未标明来源、无水印的图片均来自时报财经图库。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