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处处清水流”。太和水(605081)(605081.SH)围绕着“水”,专注水生态修复、布局高端饮用水市场。2021年2月,太和水登陆上交所,成为“水生态修复”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太和水董事长何文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借力资本市场对产业链整合及多元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在积极构建“水货币”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治”和“理”有机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水生态修复”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资料图片) 太和水成立于2010年12月,主营业务是采用生物-生态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水环境生态修复与构建,主要服务包括水环境生态建设和水环境生态维护。2021年2月,太和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水生态修复”领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 何文辉介绍,太和水登陆资本市场,巩固了其在水环境业内的品牌地位,为公司产业链整合及多元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公司的资金实力,并为公司提供了多元化融资渠道。他坦言,未来,太和水将适时开展定向增发、可转债等多种再融资方式,以进一步扩大规模或扩展业务领域。 太和水业务范畴中,水生态建设是主要业务。目前主要经营的核心区域,包括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地区。《》记者注意到,太和水短短数年间,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始终以技术创新和研发为主要发展方向,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水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覆盖全国百余个城市,其中包括太湖、巢湖、滇池、国家湿地公园、世博会等重点水域工程。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行业技术的研究与实际运用、相关人才的培育、市场经验的积累、服务区域的扩大,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市场规模、业务链条完整、服务能力较强、能为多类客户群体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何文辉表示,公司在标志性工程承接、政府大型项目承接,以及实用/专业技术评选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太和水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何文辉认为,太和水是一家科技型公司,其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跨区域经营优势和核心材料的自主培育优势五个方面,相关竞争优势带来了较高的市场认同性。 太和水提供的数据显示,其中,在技术优势方面,该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上海科技小巨人企业。如今,已形成以国际/国内发明专利——(以食藻虫引导的)“富营养水生态修复方法”为纽带,8种水生态要素构建方法(对应8项国内发明专利)为核心,以及57项实用新型专利为实务基础的技术体系。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推进城市综合环境治理。何文辉介绍,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核心目标,包括提升水资源的有效性,形成持续可利用、活性、健康水资源;以建设丰富的生态产品和良好的人居环境等为目的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实现具有自净能力的活性、健康水体是水环境生态治理的最为重要的目标。”何文辉表示。 水环境生态治理是污染源治理、环境修复和生态建设三个部分的系统工程。目前水环境生态治理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产业落地成型,国家对环保产业重视程度提升,环保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型新兴产业,曾陆续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 何文辉介绍,自1998年至2020年,国内水生态修复行业市场经历了治标、治本、流域治理三个阶段,但最终仍是“治标不治本”。2021年至今,进入EOD模式(“流域治理+产业导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阶段。何文辉坦言,太和水呼吁倡导制定“水货币”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即“谁污染、谁负责、谁买单”。他对此解释,生态产品价值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长期工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 “十四五”我国提出了“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治水目标。在太和水的愿景中,让水环境真正活在老百姓的感受和美好生活愿望中,实现“有水有草、有草有鱼、鱼翔浅底”,恢复水的社会经济服务功能。何文辉表示,国内水环境治理行业市场规模将每年达1000亿元,公司将抢抓国家政策等因素带来的发展契机,继续围绕“保存量、提增量、求变量”的发展思路聚焦重点、拓展渠道,探索新领域,不断提升经营能力及整体实力。公司继续发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专项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承担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深入研究污染资源化上岸,形成绿色高质量ToC端,提供高质量饮用水和预制菜等,实现“治”和“理”有机结合。 |